张莹
广东中山供电局 广东中山 528400
摘要:配网运行安全管理一直都是供电企业运维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配网安全隐患表现在配网硬件设施、安全管理、基础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上,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导致配网运行陷入危急状况。目前城市电网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也存在配网结构不合理、配网设备自动化元素控制不到位等问题,其所导致的直接问题包括了停电或事故的频繁发生、供电安全可靠性下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也因此受到负面影响。为此必须从供电企业的配网运行安全管理问题切入思考。
关键词:供电企业;配网运行;安全管理;可靠性
一、配网运行安全管理与供电可靠性技术存在问题
1.1配网网络结构不合理
配网结构不合理主要是因为我国部分地区前期电力规划建设工作存在滞后情况,缺乏对电网安全性能与供电可靠性的综合考虑。配网网络结构不合理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在规划方面,配网与城市的规划没有形成紧密的贴合,特别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市政迁改、园区建设等多种项目,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增加了负荷预测的难度,并且也无法顺利落实电网规划优化,从而最终导致配网电源点负荷失衡,城市与配网两者在建设方面出现不匹配的情况,甚至会导致电网企业出现重复投资等一些严重的问题。
其次,随着当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地区的土地价值也在不断攀升,从而导致当前在进行配网规划项目建设中,会由于通道制约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难以落地,而且个别地区盲目追求线路电缆化率,却没有对管道、电缆隧道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电缆日常运维提高重视,如此,不仅阻碍了配网建设的发展,也为配网安全运行埋下巨大的隐患。
最后,配网设备存在的问题。第一,线路断路器或自动化设备数量不足,如果线路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停电范围扩大,甚至还会出现整条馈线全停。第二,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的配电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大,供电负荷过高,根据线路电压降落公式可知,
过大的线路半径增大和值,过高的供电负荷增大和值,将会增大电压降落,导致更高的线路损耗,容易出现电压偏低的情况,从而影响民众日常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降低生活质量。
1.2配网设备陈旧
近些年来我国电力规模在与日俱增,并且还在不断改进和优化配网建设工作,但是很多地区的配网设备都已经非常陈旧及落后,例如线路老化的现象非常严重,但老化的线路仍然需要承载较大的负荷,从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出现;设备开关柜设计不合理,传动机构生锈老化,操作机构卡涩,储能不足,容易在操作过程中导致故障频发等,这些都会对普通民众及企业用电的安全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1.3配网的现代化运维管理水平欠缺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电力建设事业有较高的重视程度,无论是从资金和政策方面都不断给予极大的支持,从而促使我国配电网事业飞速发展,但这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配网运维过程中,管理方式没有创新、缺乏高效率,大量的设备运维工作和少数运维员工不匹配、靠人工手动更新录入设备运维基础资料等类似传统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电网更新迭代和飞速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严重缺乏具有高科技、现代化的配电网线路检测验证和互供管理方式,存在线路与对侧用户不匹配的情况,给停电检修带来更多阻力,也极易存在事故隐患,威胁电力人员人身安全和电网设备安全。
二、配网运行安全管理与供电可靠性技术加强措施
2.1配网结构优化
针对目前配网结构,可以从增量和存量两个加强措施入手。
从增量方面,城市规划要将配网结构优化视作重要的考量因素,供电企业也要对城市配电网现状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分析,并对城市未来发展趋势、城市规划大致方向进行科学预测,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对城市配电线路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配电站数量,确保配电站能够有效覆盖自身管理区域,减少交叉重叠和盲区,保证供电质量和稳定性的同时减少配电站数量。同时,配电网建设还要积极引入先进可靠的自动化配电设备,要求主环结构必须全为自动化设备,支线结构鼓励设置自动化,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增加设备使用年限,节省配电网建设与维护总体成本。
从存量方面,根据中低压用户数目合理规划整改非自动化设备。在主环结构必须全为自动化设备,支线结构鼓励设置自动化的原则上,对达到报废年限的设备统一更换为自动化设备;对还在使用年限的非自动化设备进行自动化设备加层,确保电房进出线具备自动化功能;对诸如多出线排架这种类似的落后网架结构纳入整改,梳理出线馈线与用户的对应关系;针对台风天气频发的沿海地区,或设备易受腐蚀的沿海或工业园区,应考虑架空改电缆等,从而逐步优化配网结构,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供电可靠性。
2.2提高配网运维管理水平
配网运行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供电企业需要积极建立覆盖全网的配网运行监控体系,综合利用智能传感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集控技术,对配电线路在线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建立配电线路设备运行状态曲线,结合设备运行环境对设备运行状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和客观准确的评估,提前预见配网电力设备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遵循设备巡检计划的周期以及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在发生故障之前提前更换存在隐患的设备与线路,将故障范围和故障损失降到最低。既能保证巡回检查工作的有效性,又可以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防患于未然。
2.3加强科技研发和系统升级
供电企业应加强高新科技的研发力度,将研发课题与日常设备运检维护紧密结合起来,更深入地挖掘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并形成常态化的激励机制,更高效地解决配网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加安全有效地验明电缆是否带电;如何验证电缆沟里每条电缆的具体走向等。
同时,企业应当加强配网基础资料相关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进一步减轻基层班组数据维护的压力,提高配网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例如,设置合理高效的接入端口,整合不同厂家的设备数据导入到设备台账管理系统中,并与其他涉及台账的系统直接关联,降低传统手工录入数据产生的错误,减少重复性工作,解放基层班组的生产力,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设备运维上。
三、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迎来了电力行业的全面深化改革,因此供电企业在配网运行生产工作中应该更多考虑自身安全管理措施,深度研究配网供电可靠性技术内容,结合技术管理优化建立典型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顾韦.供电企业配网运行安全管理与供电可靠性技术探讨[J].环球市场,2019(24):129.
[2]甘露.供电企业配网线路运行安全管理解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2):209.
[3]杨裕鸿.探讨10kV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提升策略[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4):439-440.
[4]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下册)(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介绍:
张莹(1995.01.16),女,广东中山,汉,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配电运检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