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6期   作者:张晶晶
[导读] 木工程建筑中必然会使用混凝土材料,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结
        张晶晶
        身份证:14042719891002****
        摘要:木工程建筑中必然会使用混凝土材料,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有必要改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并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充分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与质量之间的关联。基于此,以下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分析
引言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混凝土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其结构的设计在整个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在生产、施工以及设计中,都需要考虑到整体性的结构特点,也就是说,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遇到材料配比不合理、温度差异以及混凝土自缩性等问题,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工程单位缺少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会降低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效果。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期间,所使用的混凝土数量众多,其配制成本较低,且不受场地局限,而混凝土结构的大范围应用也与此有关。具体而言,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主要有:配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耐久性好、耐火性好等几个方面。混凝土原料价格低,配制不受场地限制,运输费用相对较少,能够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的抗载荷能力,其强度能够充分满足土木工程建设使用需求,且可以保证建筑在较长时间内不因外力出现内部结构破坏问题。混凝土结构相较于钢结构、木结构的结构类型,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2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2.1混凝土裂缝
        结合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的施工特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问题,这种现象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无法提高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首先,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由于其作为混合型的材料,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材料会受到自缩因素的影响,当施工结构的应力发生转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引发较为严重的裂缝问题,无法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效果。其次,在土木工程的建筑中,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掺杂着较多的添加剂以及矿渣,这些材料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一定约束,长期使用中会引发工程裂缝,降低土木工程的施工效果。
        2.2外界温度变化影响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时,整个混凝土的结构施工不仅会受到水泥因素、外加剂因素以及矿物掺合料因素的影响,整个的环境温度也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旦外界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直接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温度应力受到影响之后会加剧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所以,一旦外界的温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整个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就会急剧增加,进而相关的混凝土裂缝也就会变大。混凝土所具有的厚重程度也会对混凝土的结构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会增加外部约束力,这也会进一步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约束力主要分为两种,分别为内部约束力和外部约束力。其中,对于整个混凝土结构影响最大的当属内部与数理影响。因此,可以明确控制相关温度以及减轻约束力的重要性。
        2.3材料配比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受到监督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以及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会增加工程隐患。而且,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添加硅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为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应该将材料的合理选择及科学配比作为重点,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3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框架
        在建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结构的使用功能,还应针对框架架构进行持续的优化设计,将合理的框架结构作为提高整体结构质量与应用效果的重要基础。框架结构是施工技术方便运用的重要前提,其既包含建筑物长、高的比例设计,也包括纵横墙面的设计内容。只有在良好的设计方案下才能实现调节结构、降低不均匀沉降现象发生风险的技术应用目标,提高结构刚度的同时也能保证其承担的载荷分布合理性。想要开展合理的结构设计工作,不仅应计算结构的基础深度数据,还应对出现的沉降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降低结构的应用安全风险,提高其应用可靠性。圈梁与构造柱同样应作为结构的设计重点,从而进一步提升结构的强度与刚度,为其稳定性的持续提升奠定基础。隔热也是建筑中的设计重点,其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可以采用沉降验算或是沉降量控制等方式优化整体结构,从而起到隔热效果,为框架整体质量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采用合理的办法来科学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防止裂缝的产生,施工单位在进行具体的施工操作时,一定要通过合理的办法对整个混凝土工程的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而通常采取的办法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水泥水化热是整个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整个混凝土出现裂缝具体是因为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因此,要从根本出发,缩小温差,具体办法就是在加工混凝土的过程中减少对于水泥的使用。第二点就是要想办法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技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混凝土有效地释放大量的热量,从根本上保证整个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避免裂缝的产生。第三点就是在加工混凝土时,所选择的水泥材料一定要适合该工程加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降低水泥水化热释放的热量,例如,在具体的加工过程中使用低热水泥,这样对于防止裂缝的出现很有帮助。
        3.3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养护并不是在整个工程建设结束后进行的养护操作,而是应该与工程建设环节保持同步进行。例如在配置混凝土时通过控制温度与湿度确定合适的材料比例;施工过程中若是遭受到恶劣天气应保证停工的及时性,待到施工达到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操作。在结构浇筑完毕后,应针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为保证结构稳定性与可靠性,应在浇筑完成后的第七天才能制定拆模操作,并应利用塑料薄膜将混凝土结构包裹起来,并对其湿度与温度等进行实时观察。若发现湿度在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下由于水分散失使得其下降过快,应对其进行洒水处理以降低裂缝现象的产生风险;其次是应控制洒水时间与频率,其在结构浇筑完成后的第四天就应该进行洒水操作,具体的工作开展情况应以混凝土中心温度的下降情况而定。
结束语
        为提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需要通过科学的实践、分析提高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并结合各类工程项目具体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内容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混凝土结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围绕土木工程建筑要求,采取实效性的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充分发挥混凝土结构优势,努力改善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及现场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蔚东.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0(08):29.
[2]陈莎莎,谢芳.分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36):28-29.
[3]张可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点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74.
[4]廖文有.关于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11):19-20.
[5]钟赣平,凌乐红.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8(09):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