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6月16期   作者:张先进
[导读]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建设工程,在管理方面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张先进
        淮河水利委员会通信总站 河南省 信阳市 464000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建设工程,在管理方面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积极接轨国际先进管理方式,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能够使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趋向专业化和先进化。在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用电及工商业发展均对水利工程有较大依赖,水利工程已经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性保障。
        关键词:大数据;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引言
        水利事业作为我国的传统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涉及信息化建设,但是受到传统信息技术的限制,早期信息化管理更多是二维图、信息存储、信息交流等。而发展至今,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制图、传递信息、存储信息,而是借助计算机功能决策、共享、利用,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质量、经营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这些信息技术发展让网络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并形成了海量数据集,也就是大数据,为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1大数据技术的相关阐述
        大数据技术是指大数据的应用技术,涵盖了各类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指数体系,其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存取、基础架构等内容。如果在一定范围内无法管理和处理海量数据集,就需要采用新的处理模式和丰富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作为一种产业,“数据加工能力”就是这个产业的盈利关键。总之,大数据技术就是通过加工实现数据增值。
        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2.1精确化判断水利信息
        水利工程的作用就是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惠及民生。在以往的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其对水利信息的收集和反应相对较为缓慢,还受到人为条件和决策水平的影响,这就会导致针对水利信息的灵敏度以及反应的科学度降低,在水灾等方面欠缺预测和应对能力。在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在水利信息的收集上达到实时化和准确化的效果,并且在信息技术手段下使决策与反应趋向自动化和科学化,从而为水利工程管理者提供有效参考,准确分析复杂的水利信息。
        2.2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我国节水工程项目上的有效应用,我国的水力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某些大型的水源保护项目,建筑工地通常偏僻,荒野或郊区。同时,考虑到巨大的工程领域,很难依靠手动管理,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使得完成了对于水利项目建设的动态监控,并且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在后期完成详细的分析和诊断。管理人员使用反馈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处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向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向发展。
        3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3.1行业发展的相关需求
        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相关水利单位也重视了环境的影响评价、水土的保持以及景观的设计。

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水利行业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一些水利单位,水土保持等专业依赖性较大,和国家层面的环境息息相关,影响其专业评价信息,同时因为可供参考信息比较有限,相关设计人员通常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相关资料才可以获得。
        3.2无法满足行业持续发展的信息需求
        新时期下,水利事业不断转型升级、新增业务、信息化建设、生态化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这也给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采集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行业发展需求,信息处理效率慢、信息深度不足等问题愈加凸显。此外,当今水利工程信息化追求的是无人值守,泵站、控制中心尽可能自动化运行,如果缺乏可靠性的技术支持,则依然需要人工值守,无法真正的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3.3管理机制不完善
        水利项目具有广泛的功能:可用于发电,供水和排水,实现水资源分配和调节水资源分配。它对经济建设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该项目可以在抗旱排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可以保护居民的生命,而且可以减少居民的损失。但是,水利工程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概念尚不成熟。当前,水利主管部门缺乏适合当地情况的有效管理模式和机制,只是从其他单位和公司借鉴的管理方法,从水利工程的特殊性角度来看,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会造成管理上的弊端和责任不清。如果管理工作重复进行或者发生重叠,水利工程的实际应用、实施和监督就会遇到诸如缺乏权限和责任,缺乏足够的人员等问题。
        4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可行性
        大数据技术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中可行性分析从现阶段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追求高价值水利信息已经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对于水利工程来说,其高价值信息就是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可共享、且具备参考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也蕴藏在大数据当中。想要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就必须要做到三点要求:一是将“数据薄弱意识”转化为“数据精准认知意识”,结合水利行业发展现状,全面做好水利大数据的应用和推广。二是对信息数据价值进行整理,近些年水利单位已经累积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但这些数据依然存在缺陷、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数据采集、存储、汇总等功能,从而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应用价值,弥补信息化数据的不足之处。三是加强数据信息的开放性,数据最大的应用价值实则就是因开发产生的共享机制,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数据使用者可以有效展开数据自由组合、灵活运用,从而制定更加科学的经营决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到来,为推动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这就需要水利单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高对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结合目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现状,完善信息化平台框架与制度,构建综合管理系统、三维数字化协同平台,全面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实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谷琛.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6):172-174.
        [2]刘通杰.论述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1):370-372.
        [3]武建,高峰,朱庆利.浅谈大数据技术在水利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5,15(09):6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