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530007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取得了技术的新突破,农业机械设计和制造关系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粮食供应,同时也会影响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发展进步。自动化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不断得到创新,在农业的器械制造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主要是论述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农业器械制造中的应用现状,并分析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局限性,最后提出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业生产;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解决策略
农业生产在科技的推动下已经从纯人工劳作发展成为了人机结合劳作模式。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农机等农业器具的自动化设计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在农业机械制造中引入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给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便利,还能够促进农机制造技术的不断更新。
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成熟,农业也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自动化技术进行农业机械的制造设计。通过在器械中引入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节省人力,降低劳作者的工作强度,还能提高效率,能够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农业生产,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自动化机械的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农作者缺乏的现象,还能显著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出现过度劳累等消耗性疾病。当前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两项技术是农田灌溉技术和农业播种技术。通过自动化的灌溉机器,不仅能够减少劳动强度,而且还能够进行更加精准的水量控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水资源的过度浪费。使用自动收割机和自动播种机等联合机器,能够极大地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的收割和播种效率[1]。
二、自动化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局限性
(一)农民对自动化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
虽然在当今这个劳动力不断减少的社会现状背景下,机械化生产是农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考虑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较为贫困的地区仍然采取着以人力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缺乏足够的资金去投资自动化器械,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劳动去节省农机费用。还有部分原因是当地人们对农机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机器不能代替人类,它们不能像农民一样认真地收割粮食,可能会造成浪费。有的地区虽然认识到农机生产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地的地形复杂,地面崎岖,机器很难进入农田施工,这就导致机器生产难以落实。这些原因就导致农民不把自动化生产作为农作的主要方式,进一步导致自动化农业机械的供应量远远少于市场需求量。
(二)农业机械自动化设计水平过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自动化水平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自动化设计起步较晚,再加上国内缺少一些农业机械制造元件的生产场地或者缺少机械原件,这就导致很多的农业机械设计产品与国外的相似度极高,有的是直接从国外进口,有的是在国外相应机械的基础上,对其外部进行适当改进,或者是添加一些小零件,整体的变化不大,将这类农业生产器械直接投入农业生产中,但是很多厂家忽略了国家之间或者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地理差异。国外种植的农产品与我国存在些许差异,所以他们的产品收割机或者是播种机不一定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的农业生产实际。另外,对国外的自动化机械进行局部改进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农业机械制造成本增加,自然售价也会增加,会给农民带来很大的投资压力,这样也会打击农民赞成农业生产自动化的决心[2]。
(三)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的精准化水平过低
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结合新型科技,并联合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了很多的自动化农业生产机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节省了劳动力。但是考虑到我国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自动化技术还未成熟,所以相应机械的精准度水平很难达到国外水平。
很多的机械厂家一味追求高收益,没有加大对该机械的科研投资力度,不能完善机械的功能,很难提高机械的农业生产精准度。这样就导致其在具体的农业作业中不能精准生产,很难保证农作物的完整收割和种子的精准播种,这样就会导致产品的产量受到影响,同时也会让农民对这些自动化机械的信任度和依赖度降低,不利于它以后在市场上的推广使用。
三、推进农业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策略
(一)注重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
农机的操作和使用人员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范也是影响自动化技术能否进行推广的重要因素。如果操作人员不懂如何正确使用机器,不知道这类机器的使用原则和养护方法,机器的使用寿命会大大缩短,同时机器的正常功能也会在长期的错误操作使用中受到损坏,就会导致这类自动化机器在农业生产中表现不佳。我们要注重对操作人员的机器使用培训,要教授他们基本的使用和养护方法,同时还要提高他们在不同田间的实操能力[3]。
(二)加大对自动化机械生产人才的培养力度
要想实现农业机械制造与设计的创新,人才是关键。只有加强对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我们才能鼓励人才的创新。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机械自动化的实验科研,我们才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我们要建立专门的自动化人才培养基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要求他们掌握了基本机械生产制造工艺后,要鼓励他们进行创新设计。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我们还要鼓励他们学习计算机技术。同时,还要带领他们进入农田实地考察,去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形和农作物品种特点,这样他们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自动化机械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机械的精准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加大对农业自动化生产的推广力度
农业自动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农民作为田地里的主要劳动者,如果他们对自动化生产缺乏正确的认识,那么自动化之路将变得十分艰难。我们相应的负责人必须要认真学习国家政策、要认真了解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的优点,同时还要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进行自动化的推广。通过具体的自动化生产成果展示来说服当地农民。同时还要认真听取当地农民的建议,对机械进行适当改进。在推广中不断优化自动化技术,实现自动化精准作业。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自动化技术,才能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
(四)进行因地制宜的自动化生产
当前我国的农业自动化机械使用范围过小的原因之一就是机械不符合农业生产的条件。我们要着力于提高机械的精准度,要深入实地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形和作物特点,这样才能进行针对性的自动化机械的设计,才能提高机械作业的效率,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该自动化机械。我们要根据不同田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技术,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这样才能有效推动各地的自动化农业生产[5]。
【结语】
自动化技术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设计和制造关系整个国家的农业生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粮食供应。我们要借鉴国内外自动化生产经验,根据具体的农作环境进行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设计,以此来提高农作效率、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善浪,叶炜,张丽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吗——基于改进的超越对数成本函数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07):4-17.
[2]伍骏骞,方师乐,李谷成,徐广彤.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跨区作业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7(06):44-57.
[3]张露,罗必良.小农生产如何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来自中国小麦主产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18,53(12):144-160.
[4]仇叶.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与实现机制——对基层内生机械服务市场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02):55-64+2.
[5]焦长权,董磊明.从“过密化”到“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革命的历程、动力和影响(1980~2015年)[J].管理世界,2018,34(10):17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