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 天津 300387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变革,并逐步渗透至包括教育系统在内的各个行业,在教育领域内形成一个极具颠覆性意义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化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传统课程受到巨大冲击。文章就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思政与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校思政;计算机教育;应用
这些年来,全球信息化、大数据浪潮席卷到各个行业。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好大数据平台,创新发展模式,站在时代的前沿,开辟大数据视野下的思想教育。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纷繁复杂,信息容量大,这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1 大数据技术所带来变化
一方面,社会虚拟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中的虚拟数据逐渐代替商品流通,传统生产和劳动被赋予信息化服务色彩。信息化的服务产品主要分布于无穷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在不脱离于原有者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产品的交易,并且可在不增加费用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复制,产品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价值逐渐上涨,传统以手工交往为前提,从而达到增加产品价值的方式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信息实时化。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提出与应用,可随时随地产生各种数据化信息资料,相关数据也需实时维护与处理。从形成、收集到存储、处理数据信息均展现出实时化和动态化,对于信息的获取也逐渐由平面媒体、广播电视等扩展至社交网络,种种阻隔被大量消除,实现了对信息的实施化传播。
2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与计算机教育面临的挑战
2.1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第一,大数据的普遍应用,数据的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都在加快,给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造成了巨大压力,大学生由于思想的不稳定性、意识淡薄、抑制力薄弱、能力欠缺等方面的原因,很难有效的进行信息的筛选并加以使用。同时大量数据中难免夹杂着负面虚假信息,也会引发学生价值观不正确的问题。第二,数据的种类繁杂、数量较多,数据储存不容易。第三,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的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内容相对极少有变化、教育对象相对统一、教学领域相对集中、教学方式也相对单一。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育领域的宽泛化、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等也对传统思想政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 大数据对计算机教育的挑战
2.2.1教育模式过于滞后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于资源的需求日渐多元化,这一发展趋势使得传统计算机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前教育变化。且从客观角度来看,现阶段绝大部分高校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时,仍延续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难以消化所学计算机知识,并未起到强化和锻炼自身计算机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领主体地位,学生过于被动,从而导致高校院校计算机教育水平偏低,效果不理想等现状。
2.2.2教学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
以往的高校计算机教育对什么是“最适合的教育”理解不足,忽略了教育结果的实用性。
传统的教学内容包括打字、平面设计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的基础应用,虽然这些内容是出于教学大纲对补足学生基础知识差距的要求,但不得不说这些教学内容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毕业生进入职场,不了解基础的word排版,不知道excel自带的公式,不懂如何在ppt中添加或删除动画,这固然与少数学生不注重练习和应用有关,但高校计算机教学没有充足的内容和实践、渠道进行练习也是实情。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层出不穷,如果这些内容无法提供给学生,显然无法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人才。当前,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互联网和计算机新技术、新发展的了解依然依赖于计算机教育,这更加要求高校计算机教育与时俱进,动态更新,才能使高校计算机教学真正具有实用性、实效性,支持学生对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运用,提升对自身专业的知识储备,奠定发展基础。
3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和计算机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3.1高校要结合大数据平台,对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政教育
大数据上面有多元化的教育元素,我们要根据大数据平台,加强有针对性的施教。然而目前几乎所有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关注的更多的是关于理论层面的内容,对于其教学对象在现实中就所遇实际问题的应对、剖析以及处理等能力却给予了很少的关注,这就造成处在色彩斑斓的存在多种多样的思想文化的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无法主动对社会造成良好影响。在当前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如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同社会思想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这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更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并进行一个良好地运用,进而提升学生的处世能力与水平。
3.2完善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之前,要通过调查、录入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这样能够全面地掌握住学生的各类信息,为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信息非常发达,高校要认识到大数据时代各种思想文化都可能会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诸如盲目追求金钱、个人至上等,均可能对于大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给学生开设利于学生自我道德、自我素养提升的相关课程,给他们灌输良好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这对于学生在社会中远离不利于自我的一些思想,多进行一些利于自我成长的相关学习意义重大。
3.3 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网络化管理意识
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传统管理模式难以符合现代教育管理实际需求,这一背景下,高校需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管理经验,填补传统教育管理中的空白与漏洞,并积极引入先进的网络化管理理念,对自身进行不断强化。所谓高校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就是在计算机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对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应用,从而有效控制和管理计算机教学流程,该管理理念的优势在于网络化管理中各信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共同组成一个集教师信息、课程信息、学生信息、成绩信息等于一体的有机整体。
3.4 教学评价应从刻板标准转向实际应用
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评价标准过去过于注重教学进度、课时标准,这些虽然是确保计算机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但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教学不应受困于这样的教学标准,而是应以实用性作为评价标准,没有新知识、新技术,学生会听不会用,这样的教学即使符合学时和进度的标准,也只是为教而教,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应调整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标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侧重实效性。
总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计算机教育能够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为高校思政教育和计算机教学提供更多的路径和方法选择,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学应当注重方法的更新,借助大数据技术,,使高校思政和计算机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欢.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3):48-50.
[2]张红霞.大数据时代对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影响研究[J].福建电脑,2020,36(0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