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 静
绥芬河市委党校 (黑龙江绥芬河)
绥芬河市已迈入老龄化社会,伴随而来的失能老人护理,残疾老人介护,空巢老年人照料等养老难题,单靠政府无法较好解决。加之目前家庭结构向“4 2 1”模式的转变,构建“医养结合”一体化养老机构成为我市解决养老社会难题的战略选择。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理论透视
(一)“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内涵
医养结合指从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出发,通过将养老和医疗资源整合、服务功能衔接,在基本生活照料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系列专业化服务的养老供给方式。
(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目标
通过推进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建设,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整合优质资源,提高养老、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激发养老市场活力,优化养老产业链,实现健康老龄化。
(三)“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特点
1、多元化供给
一方面,医养结合区别于传统的居家和机构养老,主要是将医疗资源引入养老服务,实现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疗养康复等整合服务持续性、体系化供给。另一方面,医养结合的责任主体和服务载体既包括养老机构,也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医院等。
2、整合性保障
医养结合是在结构、功能性整合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全面照料。这种服务保障建立在“医”和“养”服务规划与供给系统重构、科学耦合基础上,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服务的连续性。
3、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
医养结合以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福利为宗旨,极大地满足了老年人的医疗需求,降低社会养老负担和服务成本。
二、绥芬河市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现实考量
(一)绥市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必要性。
1、绥市养老服务机构仍停留在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阶段,提供简单基本的吃住和日常照料服务。
2、养老机构功能单一,护理人员年龄偏大,多数没经过专业培训。
3、目前绥市98%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绥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尚不均衡,需与求的矛盾较为明显。
(二)绥芬河市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可行性。
1、城市“大通道”区位优势明显
绥芬河市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接壤,是“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对外开放重要节点、“哈绥俄亚”陆海联运的重要枢纽。
2、城市生态环境适宜老年人居住
绥芬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86℃,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00天左右,适宜老年人养生。
3、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较好
(1)养老机构运营多年经验丰富。1956年,绥市已运营敬老院。 2016年,绥市社会福利院运营后,将敬老院迁入其中管理。我市另外的一家民办养老机构,营运达到10年,有丰富的经验。
(2)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完善。绥市社会福利院是唯一一家公办养老机构,占地面积22377.34㎡,建筑面积9150㎡,床位260张。每个房间都设单独的卫生间和淋浴间,床头和卫生间都安有救护按钮。
4、医疗机构功能日臻完善
(1)市人民医院2013年开设老年病科。主要开展老年心血管、呼吸及消化系统和老年人精神等疾病的诊疗。
(2)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将辖区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居民与社区全科医师团队建立一对一的服务。
5、对俄特色服务项目取得效果明显
市人民医院根据俄罗斯患者情况设计体检套餐,为就诊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将“飞针”、“火攻”等中医技术投入临床使用。
6、现有养老闲置资产存量丰富
.png)
康乃馨怡养家园
三、我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
有以下二种模式:一是医养一体。指由医疗团体或机构将养老机构置于医疗机构之下,以医疗和护理为主,辅助养老。典型案例是绥市人民医院。二是养医一体。在养老的同时只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疾病。市社会福利院较为典型。
(二)我市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1.“养”与“医”融合工作进展缓慢
市九届29次会议决定,委托市人民医院运营管理市社会福利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市人民医院在福利院内部设立医疗机构需要省里审批,目前市人民医院无法满足审批要件。实际工作中,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各自为政。
2. 当前绥市推行“医养结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所涉及的业务主管部门交叉重叠,责任不够明晰。
(三)养老实际需求与医疗服务供给不匹配
绥市98%的老年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绥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需求矛盾明显。
四、我市开展“医养结合”模式的路径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做好医养结合顶层设计
1.出台意见,分类明确定位。政府应出台实施意见,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和牵头单位,形成工作合力。
2.配套政策,建立运行机制。卫生行政、民政等多部门尽快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审批准入、行业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给予支持。
(二)促进养老、医疗机构有效融合,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1.促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同时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对口支援。
2.培养“医养结合”型专业人才。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执业医师和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予相应的岗位补贴。
(三)坚持多元模式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1.探索“南北互换”养老模式,优化配置养老资源。通过“老博会推介”活动,与南方养老机构洽谈对接。夏季将签约机构中的老人接入到绥市社会福利院养老。冬季入住绥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也可以参与到南方养老机构。
2.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发“保险+医养”养老社区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将健康险与医疗养老体系相结合,构建“保险为基础、健康为核心、医疗为保障”新型生态产业集群。
3.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护理”模式,解决长护对象家庭负担。针对居家失能老人,依托社区医疗机构建立登门服务的“居家护理”模式;针对重症失能老人,依托二三级医院建立“医疗专护”模式。
4.以“三社联动”为核心,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老人工作。委托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嵌入式养老服务和专业化社工服务项目,为老人提供医疗、保健等服务。推进专业社工为老年人进行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服务。
5.发展“互联网+健康养老”模式,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在“医养结合”上,开发建设覆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医养结合”资源的高效利用。
6、促进中俄边境城市养老服务业的合作,延长养老产业链条。以“旅养结合”为理念,集“候鸟”旅养和养生康复为一体,发挥绥市对俄口岸资源优势,在境外建设养老基地。
基金项目:2020年度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立项阶段性成果(2020SD027)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5〕84号)
2、《保险开启医养结合新模式》(《经济参考报》2017年7月7日)
3、《潍坊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探索》(《卫生经济研究》2017 年 2 期)
4、《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制度理性、供需困境与模式创新》邓大松 李玉娇(《西疆师范大学学报》2018 年 1 月)
5、《扬州医疗养老融合发展研究》张秋英(《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