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任杰
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吉林松原 138000
【摘要】在油气勘探的工作中,有些油田表现的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因此对于这种油藏类型进行河道砂体识别是物探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次研究重点分析RGB融合技术在河道砂体刻画中的应用,选择查干湖地区新施工三维地震,实现精确目标确定以及细致的对参考标志层进行解释。传统的河道因为叠置、岩性变化等诸多因素,阻碍了对其有效的识别与描述。按照以往的油气勘探工作经验,人们会选择使用多种地震解释技术,为的就是在河道砂体识别工作中取得一定的进展。地质发生的任何一种变化都会引发地震属性的改变,所以说通过地震属性对地下储层物性进行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地震属性与地下地质特征敏感性之间存在针对性的对应关系。本次研究中将提取河道地震数据,同时实现属性融合,将这些数据通过RGB数据显示出来,对于相对单一的属性来说,将会使河道属性更加清晰。
【关键词】RGB融合技术;河道砂体;河道刻画;油气勘探
0.引言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中浅层部位岩性油藏勘探工作已经开始。通常来讲砂岩的厚度在5-8cm之间,分层呈现不稳定性与纵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对于砂体分布是否可以实现精确预测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内容。本次研究中将分析运用RGB融合技术展开地震项划分、河道刻画工作,实现对河道砂体的精确定位。
1.目标区域情况
就沉积相研究结果来看,松辽盆地南部地区在青山口组沉积阶段,在常年的冲刷作用下,湖侵面积较大,结合西南水系物源供给,形成了保乾三角洲较大面积的沉积。勘探地区沉积时期所形成的进水相是促进松辽盆地相在短时间内形成形的原因,进而形成了多叶状深水三角洲,也促进了三角洲前缘相带、三角洲平原相带出现形成不完全的现象。经过胡浪改造,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沙沉积微相,对砂体进行仔细分选,确保储层具有较好物性[1]。
在最小湖岸线上部,河流冲击起到更加主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湖浪的作用更加甚微,由此水下分支河道、天然堤坝、河道间沉积微才出现了这些现象,也是促进窄带状态分布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形成的原因。青一段沉积砂体与暗色泥岩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匹配,对于形成岩性油藏极为有利。
对比砂岩后发现,青一段Ⅰ砂组与青二段Ⅴ砂组并不存在砂岩发育的现象,因此一种厚层泥夹单层砂的结构得以形成,即“泥包砂”沉积组合,这种现象与本区域已开发的目的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次勘探与开发的重点目标是青一段Ⅰ砂组2号小层,储层物性相对较强,孔隙度:12%-18%,渗透率:(1~100)×10-3μm,试油产稳定,通常采油效果可以超过10t。
一般来讲,单砂体分布范围小,并且其储层发育也不出众,具有较好的含油性,且级别较高,对于本地区来讲表现出相对出众的含油层。钻探井工作完成后,开始分析青一段Ⅰ砂组2号小层砂体分布趋势图,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密井网沉积微相解剖,完善后发现,在该小层以南地区仍然存在半浅湖,即浅湖沉积水下分支河道,从而为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构成奠定基础。当在成藏储物性较好,同时产量较高的条件下,如此来做通常效果较好[2]。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无井区河道向南展布分析的工作,因此本次研究是建立在地址综合研究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新三维地震数据展开对河道精细雕画分析。
2.RGB对河道砂体进行刻画
2.1标定层位与选取参考标志层
要实现对地震的清晰解释首先需要保证层位标定的准确,这对于属性分析来说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中在实现精确探井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分析地震合成记录,对比沉积稳定性与地层厚度变化,如果地区之间在这些指标并不存在较大差异,可以考虑将参考层结合目的层段,与区域标准层无限接近。
河道存在持续性的下切、合并、分叉、交错叠置等一系列横向变化现象,因此选择层位标定、参考表顶层需要同步进行,也就是在目的层附近找到整个区域范围内可以实现连续反射的同相轴层,同相轴层可以是作为参考标志层的最佳选择,因此侯秋选定参考标志层下方目的层实现对岩性与沉积环境的标定与解释[3]。
在选择参考标志层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选定的标志层所在勘探地区拥有近似相同的沉积环境,除此之外振幅、相位、频率、波形等条件一律具备,同时相对稳定;
(2)所选择的标志层与目的层需要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沉积回旋内部,并且不可以跨越不整合面以及不可以存在于一个正、负的地震波周期内部。对所选定的标志层地震属性周期进行选择,由此可以实现对目的层中波长在1/4以下的薄层与沉积环境进行解释[4]。
2.2RGB融合技术识别河道砂体工作原理
所谓地震属性即河道在经过叠前、叠后以后所形成的地震数据,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变换以后,与河道变化相关的地震波特殊度量值可以经过计算得出。RGB融合技术即在一系列数学运算变换的基础上对多重属性进行运用,必须同时考虑每种属性对储层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而得出最佳结果[5]。综合所有的地震属性,在井点信息的基础上优化属性,同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此为条件运用归一化处理的方式对地震属性进行处理,最终得出的数据即为勘探工作所需要的敏感数据,同时进行融合显示[6]。
RGB色彩模型以红、绿、蓝为三基色,混合出其他色彩。在属性融合过程中,使用RGB色彩显示技术,从而更加直观的分析对地震属性图。通过映射函数定义的方式实现多属性融合,对RGB图的定义也得以形成,由式(1)所示:
(1)
X=(x,y,z)表示数据体位置,式中,IR、IG、IB分别表示红绿蓝三基色的归一化属性分量,在三位颜色体的基础上,映射成一个输出值,多属性RGB融合图由此完成。
结论
RGB融合技术可以使储层预测工作中存在的多解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于地震融合属性来说,可以展现出构造更加复杂的河道信息数据,为有效实现目标分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明,李飞,杨宗恒,王锦西,梁锋,李正勇,梁菁,唐青松.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的河道砂体精细刻画——以四川盆地龙岗地区沙溪庙组致密气藏为例[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9,42(02):76-83.
[2]周华建. 地震属性融合技术在河道砂体描述中的应用[A].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石油学会.2018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8)论文集[C].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石油学会:西安华线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2018:6.
[3]韩云,赵腾飞,赵建芝,崔丽. 窄小河道砂体地震预测及刻画技术在水平井轨迹优化中的应用[A]. 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石油学会物探专业委员会: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2017:3.
[4]周华建,齐金成,杨文敏,李红星,焦艳丽. 地层切片在密井网区储集层河道砂体描述中的应用——以萨北北三西为例[A].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SPG/SEG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电子文集[C].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物探专业委员会(SPG)、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2016:8.
[5]许月明,方小宇,顿小妹,张全强.涠洲Y油田涠三段河道砂体精细刻画及展布规律分析[J].录井工程,2019,30(04):112-118+150.
[6]姜蕾,张云银,林中凯.敏感属性融合技术预测深部薄互层砂岩——以临南地区沙三下亚段河道砂体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9,40(06):72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