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祥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运营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6
摘要:城市地区的轨道交通运营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安全和高效,如今我国各个地区的轨道交通都有非常迅猛的发展,网络结构也日趋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城市地区的轨道交通应急系统更加需要将公共安全方面的信息科技作为主要支撑点,并将应急管理的相关流程设为主线,综合软件和硬件技术构建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系统,有效保障应急预案顺利实施。本文将结合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展开研究,旨在为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升线网应急指挥效率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应急指挥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凭借自身较大的运量、较低的能耗等优势在诸多一二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当中起到非常关键性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主要标志。当前,我国北上广为代表的诸多城市,均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涉及到诸多部门和运营组织,技术性非常强,但是与此同时,其本身复杂的结构和高度密集的人流量等也导致其运营中较容易被自身故障、重大天灾、人为事故等影响,诱发局部拥堵或者效率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瘫痪。此类事件一般具备较为显著的随机性以及扩散性,如果不能及时予以指挥疏导,势必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如今大数据技术越发成熟起来,将其融入到轨道交通的应急指挥系统中,势必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令轨道交通危机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一、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特征分析
(一)应急处置的空间分布具备较强的协同性
一般来说,“空间分布”适用于业务过程当中细分岗位在地理位置和具体职责上的细分,空间分布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应急事件出现的时候,可以在短时间内构件方便高效的作业关系。分布协同性主要是指应急处置的过程当中,不同岗位、地理位置上的成员都要通过安全且高效的行为目标作为中心,立足于行为目标的驱动力,构成可供重组的网络化、动态化的工作集合。
(二)应急处置的时间同步具备较强的协同性
该项主要是指从事应急处置作业的工作人员本身需要实现高度的协调,并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交互以及有效的决策,并实现不同的业务目标,妥善处理共同作业的目标。整体来说,同步协同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令应急处置中各个地区的作业人员都能够通过网路技术达成即时性的沟通,并完成信息互换,妥善解决传统模式下传递层级相对较多且信息失真等方面的问题,强化工作效率。
(三)应急处置的时间异步具备较强的协同性
究其实质而言,即为全部参与作业的人员借助信息化协同形式,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完成决策以及交互,参考严格顺序,依次完成分项业务目标,并且完成处置整体业务目标这一协作模式。整体来说,异步协同性特征指的是在完成应急处置任务当中一部分任务必须要由处置成员参考一定的次序完成处置,目前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后续任务均很难进行,必须要依靠成员个体工作效率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整体来说,如今计算机设备以及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中,改变了在传统模式下以单人工作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成为较为连续性的集群化、组团型的新模式。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各个项目,均存在较为密切的业务联系。所以,必须要建设群组性的协同模式和协同环境。综合考虑上述特性以及大数据的技术手段,显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大数据来应对应急指挥工作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二、大数据支持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分析
(一)功能划分分析
应急指挥这一系统在线网中针对运营进行综合协调以及应急指挥管理,该平台同时也是线网展开应急指挥管理的关键性途径。其最主要的功能可以涵盖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针对线网进行综合性的监控。在ETC当中,设置了较多线网监控界面,针对线网内运行的列车、供电情况、客流周转情况等展开全面的监控,保证较强的全局性。在不同的全局监控界面当中,工作人员可以随时进行列车属性、设备运转状态等予以查询和跟踪,在出现重大的警示报告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进行推图,有效实现统筹协调和随时监督跟进。
其二,及时展开应急指挥管理。通常来说,应急指挥管理这一功能涵盖“应急管理”以及“应急指挥”,前者一般涵盖应急值守以及电子预案维护、设备故障监控等方面,同时预留报警接口以应对突发性的警报以及应急响应。应急指挥这一功能较好地实现应急响应流程的高度电子化以及流程化,它综合多种功能,在应急处置的时候,系统能够直接地显示出应急预案关键性的除直接点,确认其具体的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之上,记录关键环节,并显示给处置人员。
其三,及时发布运营信息。运营企业直接和外部单位进行联络沟通的应急指挥中心拥有同步发布信息的职能,涵盖新闻媒体、热线中心、上级单位等。
(二)运作模式分析
在常规运转的过程中,从事监控轨道交通路网当中车辆行动情况、相关设备运转状态等信息工作的应急人员,需要妥善协调在线网中不同线路的周转规划,针对等级相对比较高的风险报告要尽快予以跟踪监控,从根源上确保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转。由OCC针对已经制定好的运转规划进行列车运转的相关组织工作,并且密切注意线路内不同设备的基本状态、各种警示信息报告等,妥善协调并处理线路内的设备故障,将信息上传到ETC中,并在之后结合ETC所规划的通知和指令进行工作部署即可。
非常规运转的过程中,尤其是已经出现运营主体辖区应急事件的时候,由ETC直接代表政府部门以及公司将应急方案启动,展开全网应急指挥,针对辖区线路进行协调或者指挥,并且密切跟踪监控涉及到的设备。必要的情况下,和其他单位合作展开公关接驳,及时在相关平台上发布疏散、限流和引导信息;由OCC参考信息启动应急组织,并监督涉及到的行车单位尽快执行并完成基本的行车工作。自常规和非常规行车组织中,能够总结在大数据背景下应急指挥体系的示意图,参考下图(图1)。
.png)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该体系还会获得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作为轨道交通系统来说也要对应急指挥模式进行随时随地的更新和调整,对应应急处理需要安排企业承担;因为轨道交通配备的应急处理综合性特征,外部的协调和指挥可以由政府部门所承担。因为轨道交通的专业化内部运转的特征,ETC通常“只监不控”。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轨道交通已经变成了较为关键性的公共交通构成,在未来的发展中,线网的规模也会进一步扩张,需要面对的现实情况也更加复杂,在日常的运营中出现人为或者天灾导致的突发事件也会变得比现在还要困难,因此,应急指挥体系所需要具备的安全性和即时性就变得愈发重要起来。将大数据融入到应急指挥体系中,构建全新的应急方案,能够有效地强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中应急处理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值得相关工作人员展开深入的研究以及广泛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孔磊.大数据时代的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体系研究[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6(001):49-52.
[2]王耀成.大数据下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017):61-62.
[3]李平,王富章,吴艳华.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系统体系架构研究与实践[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增1):129-135.
[4]张冬艳.大数据时代的轨道交通公共安全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011):1447-1447.
[5]顾伟华,黄天印,郭鹏,etal.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思考[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8(0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