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扬扬 张东旭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金乡县供电公司 山东 济宁 2722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这有效地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智能变电站属于电网节点的控制单位,其自动化运行有助于优化数据收集,提升事故的预处理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网的智能化运行质量。本文就智能变电站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技术;运行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智能型电网的发展,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智能型变电站成了智能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环节,是智能网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
1智能变电站基本运行结构模型
当前智能变电站是通过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进行信号传输、电网配置和装置运行的。该项目符合IEC61850的配置标准,可利用相应的方式进行信号传输,使电气设备能在满足光耦阻隔的要求中实现数据交换、信号传输和内容分配等工作。另外,采用智能化的装置系统进行操作,能够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为电站的后期工作提供监测数据的支持,以确保变电站运行、管理始终处理可靠的运行情况。
2智能变电站的定义及主要技术特征
智能变电站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采用的是先进的测量、控制技术,可靠的信息技术和手段,通过对运行数据信息的采集、控制和集成,对变电站自动进行动态监测和实时调节并能进行在线分析判断、决策等。总的来说,就是集数据采集、分析判断进行决策并对设备调节,通过完善的信息平台和科学化的理论建模完成电压等级变换、电压的调整,并满足工作及生产活动所需电能的输送、分配控制及电能的流向。智能型变电站具有通讯信息数字化、通讯接口标准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特征,符合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3智能变电站建设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3.1一次设备智能化
通过现场设备的智能终端进行信息采集、控制,实现了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的测量数字化、信息通讯网络化,通过传输数据实现了主变运行状态可可视化,并对各种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后台集成,建立主设备状态监测分析系统,为运行和状态检修提供条件。
3.2二次设备技术智能化及其应用
二次设备技术能够巩固设备的安全性能,所以需分析出必要的设备操控方法,结合智能化的操作模式分析建设中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提高电网的实际功能。另外,需完善国家电网的核心功能,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为目标,设计出高性价比的智能化操作模式。由此,工作人员需分析出二次设备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采用完善的建设方式提高总体电网的核心功能。
3.3我国变电站技术的改革发展方向
针对现有的变电站建设现状而言,其存在站点占地面积大,站址环境条件差、设备分散以及功能单一等问题。为了保证智能电网的建设质量,提升地面建造复杂以及建筑地基处理管理、后期调试运维管理质量,需要各变电站单位工作人员做好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升其管理质量。(1)设计更加科学。智能电网是现代电网建和的发展大趋势,智能变电站属于电网建设的基础工程,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建设需求,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是近几年该行业发展的热点。对比常规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信息化处理要求更严格、集中,其交互能力、信息交换以及数据研究能力更强,发展前景更广阔。(2)框架建设更注重细节。首先,注重结构框架,多关注系统集成的特点,对控制经济建设、调整设备结构有自己的运用效果。
其次,依赖更为科学的智能设备,在强调协调互动性和运维质量的同时,该技术更注重细节和框架,体现了其运行质量。最后,智能变电站更强调技术、科学、低空间特征,体现了节约土地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4优化变电站建设发展的措施建议
4.1注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的有效运用
对于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来说,DL/T860属于最常见的通信标准,并且智能变电站应该运用SCD配置文件,针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的环节,需要对其中主要部分加以监测。同时仔细检查变电站中的SCD配置文件,使相关设备的MMS数据采集配置满足有关规定,并且确定站控层中的GOOSE设备闭锁逻辑准确与否。另外,做好其它设备版本信息的检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智能变电站当中,全部的设备均应该满足相关的程序化操控要求,同时保证相关的保护功能程序与之相匹配。进一步加大对站控层的检查力度,通过以定制区的切换、软压板等相关功能作为对象,需要加以仔细检验,以便确保一定的实时更新性,真正促使有关设备稳定进行运行。由此可见,注重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的有效运用十分必要。
4.2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应用
在智能变电站的质量安全运维管理工作中,主要利用BIM技术模型提供基于BIM技术的质量安全管理方案,通过对以前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在BIM管理平台中进行备案,并建立运维管理关联模型,同时实现数据联动优化调整,主要以文档图钉形式在模型中展现站内运维管理过程,协助技术工作人员对站内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而在监理控制过程中,主要利用BIM技术深化运维管理模型元素,附加关联模型会审设计交底信息,保证运维管理实施到位,提高全站运维管理水平。在智能变电站的资料分类质量管理方面,主要按照运维站制定班组管理制度,配合BIM构建站内运维班组资料分类系统,围绕安全、设备、培训、技术与班务管理等几类内容展开工作票、操作票的复查与管理过程,保证安全检查评价有效性,优化安全工器具违章管理与现场安全管理过程。在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可建立设备台账、设备定期维护台账、设备缺陷台账以及备品备件管理机制,围绕班组专业培训记录、运维工人培训记录、培训讲义以及安全培训记录等等打造技术资料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技术操作过程,合理化建议安全质量管理过程,同时也实现管理细化。BIM运维管理导入各系统数据信息,随时监测站内各种设备运行状况,及时上传数据,一旦发现问题,运维检查人员会第一时间处理,并通过设备相关信息、运维流程、运维注意事项、运维操作步骤的提示和模拟展示,让运维检察人员能够有效地掌握运维核心,快速核对相关设备状况,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接入相关信息就能建立BIM技术模型支持下的智能全感知变电站及其质量安全运维管理系统,通过机器人对站内设备实行“贴身医生”的服务,它能够监测站内的五脏六腑。BIM运维管理平台在功能表现方面极为丰富,它可根据所发生的生产事故内容有效模拟设备发生故障过程,基于这一点体现模拟体验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在针对以此设备实际运行亦或是检修过程中都可发挥巨大作用。而让运维人员感受这一学习体验过程非常有价值,它能够激发运维人员在某些作业环境中深入学习有关危险作业环境所带来的危险因素与不规范操作后果,对于他们日后在实际技术运维操作过程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非常有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在对智能变电站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希望相应的单位因地制宜,提升内部管理质量,优化变电站各项技术,以此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帅,姜敏,李江林,等.全维度智能变电站设备状态监测关键技术研究[J].电测与仪表,2020,57(7):82-86.
[2]刘志刚,王志鹏,张海辉,等.基于SVG技术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分析装置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20,49(3):61-65.
[3]徐昱,裘愉涛,侯伟宏,等.变电站二次测试中智能语音控制关键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0,48(5):103-111.
[4]刘子俊,简学之,时伯年,等.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变电站设备运维仿真[J].南方电网技术,2019,13(11):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