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常州 213011
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自动控制技术是在电子网络或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实现有效传输调配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包含了配电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低压配电系统能够有效地实施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应用。在分析电力自动控制系统低压配电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运行框架,健全相应的操作框架,进一步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关键词:电力自动控制;低压配网;应用
引言
电力自动控制实质上就是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其通过应用电力、网络以及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电力工程的传输调配等一系列工作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可以将电力自动控制分成配电管理系统、PC机、变电站和馈线的自动化等几部分,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会在PC机的控制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从而实现对配电调配管理系统的有效监控,并且实现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力自动控制在实际的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多工业领域通过应用信息化和网络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电力自动化控制,从而对生产中运行的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其使用的安全,进而提升生产产品的质量。正是由于电力自动化控制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更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从而保证电力系统向工业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1电力自动控制概述和意义
电力自动控制技术是在电子网络或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实现有效传输调配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包含了配电管理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电力自动控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接受计算机的合理控制,并结合有效的配电调配管理实现合理监督,为配电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合理性作出保证,提升电力工程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实现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成为当下工业生产中无法剥离的一环。随着电子信息化和计算机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在现代生产背景下,大部分工业生产都基于电力自动控制实现。电力自动控制不但能够实现对设备的合理监督控制,还可以对工程设备的合理使用作出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实际质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电力自动控制技术的使用需要重视其中的重点问题,为电力系统工业化发展作出保证。在发展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时候,还要针对传统技术和现有的技术进行综合应用,对自动控制技术充分优化。应当将计算机技术在电气自动控制中合理应用,促使工作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也可以将其在通信和监控系统中合理使用,实现自动化软件应用。电力工程系统的结构会产生改变,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电力工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2?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网中的应用
2.1保障信息采集及分析处理能力
在电力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于低压配电过程中时,必须要保障各项信息收集的准确及时,同时保障信息在收集后的分析处理功能正常高效。只有对信息收集和处理得到保障,才能使电力自动控制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在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高度重视系统中工控机以及电力测控装置的作用,选取性能较好的电力测控装置以保障信息收集的准确,同时在工控机选择上也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保障信息处理的及时。另外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要实时进行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监控,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评估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2.2通信网络架构
在低压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之中,自动控制系统要严格掌控通信网络的结构,确保网络架构的构建方式是分层方式。在此阶段之中,网络架构主要运用抽屉式开关柜的通信管理工作,在总线集成器其中,要保障网络架构高效化融合现场总线。在通常情况之下,自动控制系统之中衔接的方式一般运用双绞线的方式,这样一来在控制系统运行的阶段之中,系统要实施更为有效的维护。在具体进行设置的过程之中,系统要积极构建自检继电器,并实施科学化的运用,在最大限度之上来保障系统与中央信号系统的有效衔接,进而就可以将整个电力控制系统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2.3提升运行管理
加强配变调压分接开关档位的运行管理。对于供电半径控制在400米范围内且低压线径满足负荷需求的配电台区整体存在电压偏高或偏低情况,通过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开关,将配变分接开关置于合理的位置,使配变输出电压保持在正常合理范围。配变分接开关调整前后,需对其低压出口和所供的首、末端低压用户电压进行现场实测,对实测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压超出国标误差范围的情况,及时整改。配变分接开关调整后需进行配变的直流电阻测试,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确保安全。同时要分析配电变压器调挡后其低压出口及所供台区各低压用户的电压合格率提升效果,总结经验,便于指导下一步配电变压器调挡工作。加强配网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管理。低压无功补偿具有降低台区有功损耗,提升台区电压质量的重要作用。加强低压配网无功补偿设备巡视和维护,及时消缺,提高配变无功补偿设备的可用率,对于提高电压质量和电网经济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要严格执行对用户的功率因数进行电费考核的有关规定,确保用户所配置电容器合理投退,设备故障及时处理。及时调整三相不平衡。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现场负荷钳测等手段对配变三相负荷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及时调整负荷达到基本平衡。同时为了遏制中性点偏移,在台区的部分低压杆塔加装重复接地装置,采用TN-C的方式,防止台区重负荷所在相电压降低,轻负荷所在相电压升高,影响电压质量和配变经济运行。因此开展负荷三相不平衡治理对提升电压质量,提高配变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2.4低压配网系统实际设计标准
对低压配网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始终遵循高效且稳定的规范,一些低压配电系统在优化的过程中其标准主要是实际工作中的安装结构,需要相关人员合理分配低压配电系统供电设备,降低供电设备之间存在的施工材料浪费现象。低压配电系统在实际设计的时候也要提升对节能设计的重视程度,需要主动使用一些较为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不断强化节能施工材料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基于此促使节能效果的提升。低压配电系统在实际设计的时候要对其安全稳定性给予一定重视,为低压配电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作出保证。想要更好地为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可靠性奠定基础,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提升对电线的设计标准,保证其始终处于有效距离中,提升低压配电系统电路线的绝缘程度,以高效设计标准为基础。低压配电系统使用的设备相对较多,对设备使用的情况也比较复杂,在相关人员实际设计的时候要保证供配电系统负荷平均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低压配电系统优化设计。
2.5加强发电调度管理
加强发电厂调度运行管理,确保发电厂上网电压符合电网安全、经济运行要求。在负荷低谷期,系统电压偏高时,调度部门应采取调整发电机无功出力、进相运行等措施来降低系统电压。加强小水电上网监管力度,完善小水电上网协议,明确小水电上网电压上限、功率因数要求。对小水电下达上网电压曲线,严格控制小水电上网电压越限。同时应调度小水电错峰上网,避免小水电无序上网导致系统电压偏高。
结语
电力自动控制的应运是我国工业走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高效措施,也是我国电力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手段,通过电力自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用,不但可以大大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性能,同时对于产品质量提升和生产成本控制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相关人员能够高度重视电力自动控制的应用,进而推动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高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苏海,李亚峰,杨现立.电能质量综合优化装置在低压配网系统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19,(06):88-90.
[2]黄立忠.自动化控制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9,(02):125-127.
[3]陈红霞.电力自动控制在低压配网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9,(11):2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