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15期   作者:吕东升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子行业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
        吕东升
        本溪钢铁(集团)信息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本溪 117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子行业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我国钢铁行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已经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其中,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降低工人的劳动负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钢铁系统的工作效率。当前的钢铁系统逐步朝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技术工作者也不断优化和完善钢铁自动化控制系统,并且在该系统中融入信息化技术。
        关键词:自动化信息化技术;钢铁行业;应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钢铁行业也与时俱进,新型技术的融入也越来越普遍,新型技术在钢铁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用户对产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信息数据的时效性也倒逼钢铁企业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1电气及自动化技术对钢铁行业的重要意义
        自动化技术在我国钢铁行业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因素,自动化操作体系是单位操作体系的关键构成方面,钢铁行业以及单位管制形式和整体管理思想的改革,自动化技术也起着同等的作用,同时,它运用在单位制造管制的各个环节之中,最重要的动作就是:智能化操作技术,因为,钢铁业本身具有持续性和大规模化以及高效率化等特点,以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智能化操纵,用智能化技术操纵能够完美的处理以上的问题,智能化技术主要包含专家体系,模糊操纵,神经网络等,它们广泛的应用在钢铁行业的商品策化和制造装置中,吕质判断中会出现很多情况,比如:高炉操纵体系、轧钢体系、电炉以及连铸车间、炼钢连铸、轧钢调节体系等。目前,很多的单位专门开设了以智能化操纵技术为主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分散式操纵体系拥有丰富的性能,它的重点是重点是运用一台电脑操纵现场的监测控制电脑和只能操纵连接,能够是单级、双极乃至多级的使用中央电脑对单位制造程序展开监管,管制,操纵,另外,还有一种体系是开放式操作体系,它也是创建新式构造的系统。是由电脑措施持续前进的程序,它不仅能实现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还能不同单位之间商品的交换和相容,开放式操作体系是通过互联网把别的操作设置与电脑相连接,来完成操作的,它通过现场的总线技术把现场仪器以及操纵室操纵设施的连接,同时完成检测和一致的原则。
        2钢铁行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及自动化技术创新
        钢铁行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艺环节繁多,并且工艺环节具有非常高的连续性,可以说钢铁企业生产是工序之间的衔接,也就是环环相扣,其中任何工序发生故障都会对上下游工序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烧结系统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上游的供料系统,同样也会对下游的炼铁系统造成影响,以至于对后续的炼钢系统,轧钢系统乃至产品质量、产品成本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钢铁市场的日益饱和,钢铁企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销售领域会有面临来自客户各种需求以及不确定因素,以销定产必将是未来钢铁行业的营销模式,销售环节也会越来越多的对生产流程产生影响。
        钢铁技术程度高,工序衔接尤为重要,利用自动化技术有效减少因工人误操作导致的事故,工序衔接也更为流畅、合理。钢铁自动化技术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以及软件,硬件主要包括现场传感器、变送器、仪表、PLC、DCS,从现场数据探测、传输、显示、组态,硬件性能的优略直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控制的精确性,硬件选的太高会造成高成本、低利用率,硬件选的太低会造成系统负荷过高甚至停机,所以硬件选择要根据自身系统的需求配置,做到量体裁衣。

软件主要考量编程软件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一套好的自动控制系统,硬件是骨骼,软件是灵魂,组态编程能做到毫秒级操作,不同的环节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以及控制方案来实现,生产设备按照一定规律编入软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将生产设备做顺序启动、延时启动、连锁等多种控制方式,实现设备按照指定需求动作满足生产过程控制。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在使用中并不断创新才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工业以太网的飞速发展也促使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朝这个方向前进。一网到底的控制思想也是众多工控巨头企业未来发展的箭头,网络的普及性、便宜性、统一性都是无处不在的优势,一网到底也将彻底解决工控行业多种控制协议不统一造成的通信困扰。未来只需几根网线、一台交换机就能将控制系统与变频器、信息仪表、计算机等设备沟通,实现设备之间的通讯,方便、快捷地满足工程师组态编程,为钢铁行业更好的服务。
        3钢铁行业中集成信息系统
        机具作业及火运实重结账系统就是信息系统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公司厂内的装卸运输机具业务现由物流公司代表公司实施管理,各生产主体单位为机具的使用和费用发生的责任单位。目前的作业项目费用按月结算,结算操作方式仍是由业务发生单位根据作业量和公司批准的价格开具作业审批单,人工计算,纸质报批,管理部门手工录入计算机统计,手段极其落后。存在如下弊端:结算作业量的采用存在漏洞;结算价格易出现采用错误;存在费用计算错误可能,准确性差;结算操作时间长,管理分析效率低下;原有火运采购业务,受制于铁路交接口、动态衡位置的影响,无法保证车车回皮,运费结算以标重为准进行结算,而标重通常均大于实重,造成运输费用的增加。火车运费结算一直使用的是标准载重,在这个环节上对我公司来说存在着潜亏。
        开发火车运费实重结算系统不仅可以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生成的大量数据为火运物流业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而且可以帮助工作人员生成相关数据,节省统计工作时间,提高效率。同时,可以减少纸张的使用。实现无纸化办公,通过软件开发实现系统自动化结账和数据统计。促进各单位充分发挥管控职能,进一步加强对外雇机具、生产辅助费用审批结算过程的管理,保证费用结算及时、准确,真实反映期间发生情况,体现结算的公平、公正。机具费用结算系统依托铁前产销系统框架,按机具结算业务规则类同点,经分析、归类整理后,将所有机具业务分为六大模块,一是临时雇车、按台班结算业务模块;二是以铁/钢/焦产量为基础计算工作量业务模块;三是包月业务模块;四是以检斤量为基础计算工作量业务模块;五是人为录入模块;六是综合报表模块。针对前五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开发对应的结算规则维护和数据统计方式功能。数据统计方式则根据实际情况,有系统自动计算工作量,有人工录入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在车辆过重后,仍按标皮进行完整记录统计;另一方面,如果车辆在36小时之内回皮,则使用实际皮重代替标皮,更新过磅记录。这样既保证了火运进厂量的实时统计,又满足后续运费结算业务以火车实重为准的需求机具费用结算系统运行后,避免了人工统计费用所带来的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等问题。汽运倒运量大且业务复杂、多样,在实施信息化系统后,对其管理意义重大,可为后续物流费用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首次实现汽运机具费用结算业务的信息化管理,数据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更加精细化,使得原有业务月统计改为日统计;规范了机具费用结算业务,减少人为干预。
        结束语
        新型技术的开发应用依托的就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自动化、信息化的可控制系统实现钢铁行业生产的高效运转,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一家先进的钢铁企业现代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融入是必不可少的,要将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应用到钢铁行业当中,只有这样钢铁行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陈广文,李修伟.关于电气自动化控制钢铁企业里的设备的可靠性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8(31):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