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4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0年15期   作者:陈阳
[导读] 能源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持,
       陈阳
        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 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能源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持,其在当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不能缺少的物质基础。现阶段,世界范围内虽已经积极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是使用能源的90%依旧为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基于这样的情况,探究、应用热能与动力工程节能技术极为必要。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装置;热能损耗;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K01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电力能源的使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厂发电过程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运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电厂将关注点放置在对资源的合理运用上,在这过程中节能降耗是重中之重,节能降耗技术的有效发展是确保我国电厂稳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
1热能与动力工程中能源损耗的主要类型分析
        1.1热能损耗
        无论是热能装置还是动力装置,二者都会在运行中同时产生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并不能实现完全的转化,只有一部分热能通过转化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当中,而另一部分热能则直接消耗掉,这无疑导致了宝贵资源的浪费。热能消耗使得装置运行的质量降低,并且也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多企业都会采用装设节流器的方法对热能损耗实施预警,其还能根据设置的数值对设备进行运行调节,目的是降低设备的运行负荷,从而减少热能的损耗。
        1.2湿气损耗
        在热动装置的运行中,湿气损耗也是重要的损耗类型,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湿气损耗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蒸汽在蒸发、膨胀的过程中普遍会产生小水滴,一旦小水滴形成大量聚集的水滴团,那么就会对蒸汽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二是从移动速度角度来讲,蒸汽的移动要快于小水滴的移动,这样在同等距离下两者的移动时长是不一样的,湿气损耗也由此产生;三是小水滴一旦大量聚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水滴流,那么湿气的运行就会受阻,热量损失也会加重。
        1.3环境污染
        热动装置的运行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是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和热能污染几个方面。传统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的重工业生产污染严重,加上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汽车尾气污染和居民的取暖,这些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
2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应用
        2.1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作为热动领域实现节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能够使得以往的运行方式和发展状况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节能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对产业发展所需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并引进先进的环保型设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提升整个产业生产和运行的效率。第二,重点抓好工艺技术的改造工作,实施因地制宜的技术原则,重视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最终综合利用热能资源。例如,空气机组具有出色的热回收技术,将其运用到热能回收当中,再将回收的热能用于供暖环节,这样一来,热能和动力工程便能实现节能运用。第三,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改造,提高其使用性能和生产效率,这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2.2湿汽损失降低技术
        结合上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在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能量转换环节中,湿汽损失的产生极为常见,且难以避免。基于此,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中的能源损失,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引入相关节能技术降低湿汽损失是必然选择。笔者认为,应当从使湿气产生的不同原因入手,针对性的落实应对策略以完成湿气损失的有效减少,具体有:在设备中加设除湿装置,避免设备内部生成大量水滴;将加热循环装置引入热能传动过程中,以此减少湿汽损失;加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力度,防止由于设备故障而引发的湿汽损失产生。
        湿气的产生一般是由于温度差距造成。例如,在锅炉设备中,当动叶栅结束做功后,依托余下动能,蒸汽脱离机组入至凝汽系统之中。而在这一过程中,蒸汽所存在的余下动能且机组未能及时转化的能量为“余速损失”。想要更好的实现节能、降低蒸汽损失,则要实时关注仪表状态。一旦发现压力过低、或者温度过低的状况,必须及时进行温度及压力的升高。当温度较低时,会对液态水气化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做功效率产生阻碍,所以应对其温度予以保证。同时,还要尽可能维持做功的连续状态,并控制蒸汽的输出性稳定性,以此实现节能降耗。
        2.3降低调节降压损失
        调节降压过程中的损失是我国能源降耗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可以提高发电机组运行的整体安全和稳定性,确保发电厂供电实际效果不受影响。想要确保发电机组运行工作效率,有关人员应进行调压工作,还应加强其承重和符合的压力水平,从而提高其供电的工作效率。该类解决方式的基本特点就是运用效果比较明显,其操作简单。而具有的缺点就是该类方法还需要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要与实际经济需求进行匹配,在高负荷的运行下进行调节调压的工作。但在发电过程还会出现水蒸气,所以,为了反之能源损耗,我们需依照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妥善安排,及时优化与完善调整作业的水平,并运用新型技术和产品,解决当前发电厂生产运行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并充分发挥该项工作技术的基本作用,从而促进整个电厂的稳定和安全性发展。
        2.4运用新型能源
        当前,由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组成的能源体系依然是世界的主流能源体系。这些能源主要来源于大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运用却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人类社会也会受到自然力的反噬。基于此,新型的清洁型能源成为当前全世界都在积极追求和研究的能源类型,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行业的发展未来可期。新型能源对环境的伤害小,并且具有可再生的特点,这无疑大大缓解了当前能源紧张的局面。我国已经将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上升到了战略的高度,这十分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5采用调配选择与工况变动方法
        提高发电过程的可靠性,对于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要认识到提升凝气装置性能主要是利用适当地增加辅助装置来提升汽轮机的使用效率。工作人员将低压凝气装置安装在汽轮机上,可以进一步解决大负荷工作与汽轮机的负荷过小的矛盾。另外,还可以有助于查漏,从而有效消除真空系统漏点。在炎热的夏季还有助于降低凝汽器冷却器温度,通过上述方式,降低运行系统的温度,最大化地确保凝气系统的稳定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热能装置与动力工程装置的运行情况来看,产生热能损耗与湿气损耗的情况极为常见,需要进一步处理。在明确设备运行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通过调频技术、废热回收技术、湿汽损失降低技术、传热实践应用技术、多重汽轮机重热回收的选择与使用,实现了热能损耗与湿气损耗的降低,提升了热能装置与动力工程装置的运行效率,为节能降耗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皇海燕,牛黄.浅谈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6):49-50.
[2]井飞.火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7):195-196.
[3]余冯坚,陈凯.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J].应用能源技术,2019(4):32-34.
[4]陈金龙.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6):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