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 吕长明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吕长明
[导读] 摘要: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其对于房屋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与损失。
        天津千里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301602
        摘要:地震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其对于房屋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灾害与损失。本文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技术中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控制的技术。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技术;抗震施工;基本原则
        在实际的工程中,抗震施工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结构构成,因此,要求工程的负责技术人员严格依据图纸进行施工和操作,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尤其要注意在施工环节中重视对防震设施的建筑质量,要加强对防震设施建筑的监督和专项部门检查,将抗震设防纳入到规范化管理,只有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才能满足抗震设防对房屋结构的要求,才能杜绝抗震隐患。
        1 影响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
        1.1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在实际的抗震设计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小震效应对建筑的各个构建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的计算,从而了解高层建筑在小震情况下的结构弹性形变的情况。第二,计算大震情况下的建筑弹性形变,从而确保设计能够达到第三水准的抗震要求。抗震设计目标是整个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大方向,所有的设计工作都围绕着抗震设计目标而进行,因此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是否合理。所谓抗震设计主要是对建筑的结构形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对建筑结构抗震措施加以选择,保障建筑结构具有稳定的抗震性。高层建筑物对抗震设计有着比普通建筑更高的设计要求,通常选择现浇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建筑物的首选结构类型。这种类型的建筑结构强度高、在外力的强烈作用下,能够维持建筑结构的平稳性,抗震效果非常明显。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合理性是确保建筑抗震性能的基本保障。
        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在地震振幅的刺激下,建筑物的稳固性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必须对建筑物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强质量监督与检验工作,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保障建筑物的高抗震性。
        2、建筑结构抗震技术中的三大关键问题
        2.1 抗震场地的选择
        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除地震直接引起的结构破坏外,场地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地基土的小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因此,应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应避开对抗震不利地段。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新近填土和严重不均匀土层时,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采用桩基、地基加固和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处理措施;对于地震时可能导致滑移或地裂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地基稳定措施。
        2.2建筑结构体系合理的选择
        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设计:
        第一,结构体系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结构应具有必要的赘余度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即使地震中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其余构件仍能将竖向荷载承担下来,避免整体结构失效或失稳。
        第二,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在这过程中,竖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使竖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压应力水平按近均匀;楼屋盖梁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柱上去;转换结构的布置,应尽量做到使上部结构竖向构件传来的垂直重力荷载通过转换层一次至多二次转换。第三,结构体系应具备必要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内力重分布能力,能较充分地发挥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第四,结构体系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破坏,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晚形成,应当使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对于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2.3重视建筑平面布置的规则性
        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对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或平面、竖向均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的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对薄弱部位应乘以内力增大系数,应按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在我国建筑中,结构的对称性主要指的是抗侧力主体结构的对称。对称的建筑如平面对称的简体框架结构、筒中筒结构、简体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等,一般比较容易实现结构的对称性。结构的规则性主要体现以下四方面:一,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刚度要比较接近、变形特性要比较近;二,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沿竖向断面、构成变化比较均匀,不要突变;三,建筑主体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应注意同一主轴方向各片抗侧力结构刚度尽量均匀。
        3、关于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对策
        3.1加强住宅建筑墙体砌筑的抗震性能,住宅建筑的墙体框架结构是决定住宅建筑抗震施工技术及应用的关键,所采用的围护构件属于承重构件,其所能够产生的抗震性能也取决于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建筑承重结构的连接方式,还耍考虑到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建筑地基状态。
        3.2加强住宅建筑构造柱的抗震性能,在抗震施工技术之中构造柱和圈梁的施工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必须予以加强和改进技术。因在众多的砖混结构的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中,通过科学合理设计构造柱和圈梁等方式来确保抗震性能,从而实现整个住宅建筑的最大抗震效果和能力,特别是耍高度重视构件之间的连接部分,需要更加注重采取强有力的施工措施。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住宅建筑的骨架,充分发挥着有效约束墙体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纵横砖墙之间的有效连接和住宅建筑的整体抗震性。
        3.3 加强住宅建筑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因为住宅建筑的框架节点发挥着连接框架柱和梁之间的作用,因此框架节点比较符合抗震标准才能够实现整体抗震性能的提升。如果框架节点遭到破坏,直接就可能导致住宅建筑的整体结构出现位移甚至倾倒。要全面加强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的混凝土的强度,相关的配置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抗震性能保护措施。在实际的抗震技术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是将混凝土浇筑到梁底的标高位置,然后将框架节点的混凝土,连同梁板进行浇筑。对于施工人员,要进一步增强抗震施工技术应用的超强意识,从坚决杜绝施工隐患的角度入手,严格遵守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图纸要求,严格按照住宅建筑抗震构造图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的整体框架柱的始终处于高强度的状态。在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住宅建筑框架柱的横断截面通常会包含梁的横断截面,这就要求在配置住宅建筑的柱箍筋和梁箍筋等环节上,更加的小心谨慎,确保框架节点及其周边区域的箍筋整体质量。
        总之,设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各种先进软件,还要掌握高层建筑的设计原理、设计特点、体系选择、抗震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如此才能使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基本原则。只有做好了住宅建筑的抗震施工技术,才能促进建筑业的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武汉市城镇住宅抗震设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06)。
        [2]郭旭飞.关于建筑施工中抗震设防的几点认识[J].广西建筑,201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