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史正蕾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史正蕾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农田灌溉规划设计技术也要不断地创新和优化。
        定西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甘肃定西  743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农田灌溉规划设计技术也要不断地创新和优化。为了不断适应人们对于农田水利管理提出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时解决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我国农田水利行业良性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灌溉规划设计;措施分析
        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1.1协调性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协调性就是在设计过程中,确保社会发展、经济协调、生态环境之间三者达到稳定的关系,也是生态理念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首要原则。在实际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人们需要着重关注农田水资源情况,并根据实际农田规划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有效地调整,确保设计工作与实际的农业生产相匹配。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提前性的产出与投入、开发与保护地建设计划。并将生态治理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情况相结合,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安全性。
        1.2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对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进行环保性和创新性的改良。目前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往往会对需要保护的自然环境资源进行专业化的建设。这样一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提高的同时,加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满足了生物多样性发展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生存环境。
        1.3服务性原则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更加完整、高效、专业的水利建设活动。为了满足服务性原则,在实际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之前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调查包括:农田规划情况、水利项目建设要求、农作物生长规律等,将服务性原则与生态性进行有效地结合。
        2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灌溉规划设计人员水平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涉及的建设单位、设备材料、管理对象众多,其灌溉规划设计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安全性具有直接的影响,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设计人员的灌溉技术认识不足。设计人员的灌溉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灌溉质量,如果对于先进灌溉知识,工程设计人员不能良好的应用,会使灌溉的安全性严重降低,延长灌溉时间。②灌溉规划设计人员的态度不端正。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未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细心程度,会导致设计过程中发生众多灌溉问题,造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出现问题,造成经济损失。
        2.2灌溉规划设计人员对于灌溉的安全性和全面性重视程度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全面性和安全性对于整体的农田水利工程使用情况具有直接影响,如果灌溉规划设计人员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安全性和全面性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灌溉规划设计工作不能与后期相关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配合,不仅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了设计效率,而且对后续整体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进度产生了巨大阻碍。同时,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特殊性,其灌溉过程对于周围的农作物、土地和农田生产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不能为了盲目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而只考虑水利设施建设,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长期问题发展。
        3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效果的措施
        3.1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区域进行明确划分
        为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设计法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区域,依据基本的规划空间范围确定城市的禁建区,对新增的建设用地规模和速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将基本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区域避让出来。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禁止改变灌溉区域的用途,通过减少区域内零星建设用地所占的空间进行提地资源整合,并将新增的建设用地用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3.2有效运用分类管理
        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不同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区域,对区域的各项功能进行划分,将其划分为生态、隔离和应急三种类型。首先,要清楚了解每一类型区域的管理政策和相关的评价标准,然后对其进行分类管理,明确水利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重点,充分发挥每一块规划地的实际作用。
        3.3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灌溉发展目标
        开展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应当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增减农作物的产量为目标,对灌溉区域的整体建设和配套设施进行规划。根据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区域内耕地的实际情况,对水资源的承载力进行分析,确定区域内的灌溉用水总量以及相应的使用情况,从而估算农田的灌溉面积和生产规模。
        3.4提高灌溉过程节水效果
        要想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就要充分考虑抗旱、农作物种植以及道路建设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合理使用水资源,保证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拥有足够的水资源基础上,合理的灌溉农田。在灌溉规划设计中,避免不可控因素对农田造成的损害,通过利用水库、沟渠和深井开挖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节水理念的建设工作,积极进行滴灌技术的研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以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
        3.5对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通过科学的灌溉规划设计能够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农田灌溉水资源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更加优化。在灌溉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农田水利学科、水文学科、气象学科、农学学科、管理学科等,灌溉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农田农作物的生长速度、生长质量等会产生积极作用,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进行水资源优化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对研究区域内的农田水利情况、气象条件等信息进行收集。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和不同渠道之间的关系,有效控制农作物生产与农田水量之间的平衡。③分析灌溉水量影响因素、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经济效益因素的影响因素等,提高优化配置设计目标和相关约束条件设立的准确性。④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灌溉水量进行智能计算和建模,从而确定最佳的灌溉面积和灌溉水量,达到智能化农田灌溉的目的。
        3.6科学开展渠道防渗的设计工作
        节水灌溉重点在于利用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渠道渗流的情况,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而渠道防渗是全部节水灌溉措施中应用范围最广以及适用性较强的一项节水方式。实施渠道防渗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衬砌土渠的方式来进行,实际采取的衬砌材料可以结合实际工程所处区域的地质情况来进行确定,不过还应当要根据建设周期以及季节等条件来合理掺加外加剂,进而有效提高渠道的防渗能力。如此一来不但可以避免在输水环节中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大幅提高水资源的输送效率,方便日后渠道的维护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需要逐渐提高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同时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设计调整,在设计过程中关注功能性和协调性,为人们营造安全的工程建设环境,有效地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渭.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魅力中国,2018,000(004):265.
        [2]林洋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69.
        [3]李鹏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30):185-186.
        [4]吴业辉.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