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绿色发展 厚植生态底色——盐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9期   作者:阎小波
[导读]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刻变革。近年来,盐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盐城路径,努力探寻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
        中共盐城市委党校  江苏盐城  224007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刻变革。近年来,盐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深入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盐城路径,努力探寻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百姓富;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深远意义,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的重大判断。近年来,盐城着重把“生态立市”作为全市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坚持践行“两海两绿”路径,坚持将良好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道、惠民之要,加快建设生态美丽盐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构建盐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格局。
        一、盐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盐城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一是大力推广并逐步形成休闲观光农业等典型模式。主要分为水乡自然风光型、观光与采购结合型、生态环保型、综合开发型等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目前有482个休闲观光农业景点,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数量苏中、苏北第一,乡村旅游发展居全省前列,大丰、盐都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二是全域旅游高位增长。盐城具有十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多年来致力于“东方湿地、鹤鹿故乡、银滩海韵、水绿盐城”的旅游品牌,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主、辅之以度假旅游、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据统计,清明小长假期间,盐城盐城19家国家4A级以上景区及重点乡村旅游区共接待游客162.0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945.97万元,分别增长31.69%和25.46%。
        大丰恒本村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很好的结合,以梨为媒旅游兴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恒北基于良好的区域资源优势,改变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了早酥梨苗穗,成为全国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产基地,并着力挖掘梨园风光特色文化内涵,打造"恒北恒美梨缘天下"的旅游品牌,创建全国最美乡村和旅游景区。同时,该村借鉴已发展成熟的旅游景点的经验,以"乡村旅游、梨园风光"为特色,开发了运动水壶,手机壳、茶杯等一系列创意产品,得到了众多的关注和认可,进一步提高了恒北村的知名度,带动了周边镇村实现旅游连片效应。
        (二)生态产业发展壮大。盐城坚持走业态融合之路,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先导产业,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持续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结构添绿、调绿、变绿,进一步夯实发展后劲。一是突出创新驱动引领。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成长,2019年盐城聚力聚焦重大项目推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在建亿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项目58个,投资超200亿元,一大批补链强链的重大项目,将助力盐城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积极倡导绿色产业。盐城积极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新能源产业持续推进,盐城新能源装机总量、发电量均居全省第一,2019年一季度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15.8万千瓦,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29.45%,盐城新能源发电企业累计发电32.7亿度,同比增长2.55%,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34.13%;三是提档升级传统产业。510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28亿元,新增省级智能车间示范项目9个,3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上云”。
        (三)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盐城坚持以湿地申遗为抓手,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一方面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制定出台《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深入实施2019—2020年湿地保护修复两年行动。已建立各类湿地保护小区49个,其中建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4个,受保护的自然湿地面积达26.1万公顷,盐城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6.5%。另一方面强化绿化造林。2019年,盐城计划年内新造成片林13.1万亩,新建森林村庄100个,实施森林抚育面积22万亩,确保提前一年完成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任务、顺利创成国家森林城市,有序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截至2019年8月,盐城各县(市、区)共新建成片造林15.62万亩,占任务数的119%;改造提升13.26万亩,占任务数的82.8%;森林村庄新栽植树木260万株;规模成片林取得新突破,盐城新增千亩以上成片林38块8.2万亩,500亩以上成片林42块2.49万亩。其中,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超过90%,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沉甸甸的金字招牌。
        (四)城乡环境有效改善。盐城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大力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抓好化工整治、减煤降耗、大气质量提升、水环境整治、等十大项目。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2户、危化品码头4个,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85%,保持全省第一;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钢铁、焦化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已经全部完成,3100多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PM2.5平均浓度连续大幅度下降,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前列;全省投资最大的跨区域管道引水工程——盐城新水源地及引水工程2018年全面建成,受益人口近500万人;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固体废弃物、有毒化学品和垃圾处置,危废处置能力新增6.2万吨,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1个,开展全域垃圾分类试点镇村20个,市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66%;建立盐城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清单共3848户,治理认定3700家,治理率为96.1%;推进水功能区达标整治,通榆河水功能区达标率为91.7%。
        二、盐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盐城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生态问题日趋复杂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化建设较为薄弱。一些地方在开发与保护上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少数企业和单位环保责任意识不强,仍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公众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主动性、自觉性还不够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尚未根本改变,随意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生态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盐城作为东部沿海新兴工商业城市,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从产业结构上看,盐城传统工业比重相对较高,且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数量占79%,技术密集型及高新技术产业仍然相对薄弱。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仍占主体地位,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偏弱,环保产业及新兴产业所占比例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

从污染物排放量上看,纺织业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合计占盐城工业排放总量的 56.7%。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随着钢铁、化工等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也将对沿海地区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的来看,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转变,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依然严峻。
        (三)生态建设机制还不够健全。盐城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是生态奖惩机制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生态补偿融资渠道和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两种方式。生态保护得不到有效的经济补偿,生态破坏缺乏应有的惩治,个人或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政府买单的现象严重。二是循环经济、生态修复补偿、环境公益诉讼等领域法规尚未完善,生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绿色考核方式有待加强,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还不健全。
        三、加强盐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坚持守住生态就是守住未来,水绿盐城,生态是坚守。我们要将继续践行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发展路径,以高度的生态自觉加快创新转型,努力探寻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
        (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增长、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节能环保产业。要尽快将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强有力的支柱产业,成为引领盐城未来经济发展为新动力和增长极。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和商务服务、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电子商务、会展经济等新兴服务业。充分利用盐城海洋、湿地、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为基础,特色文化、休闲农业、湿地风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三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特别是盐土农业。以立体化种养、废弃物循环利用、有害物减量使用或无害化替代为重点,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将盐城从传统的农业大市发展为以低碳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为特色的生态农业强市。
        2、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一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坚决的态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限期淘汰冶金、水泥、造纸等行业中的落后产能。二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监管,突出抓好国控、省控污染源的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污染治理设施完善提高工程”,提高稳定达标排放率。三是统筹做好交通、建筑、商业、民用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使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建设。四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益控制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积极创建节水型载体,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积极实施《盐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突出抓好省级和市级循环经济视点,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企业层面,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清洁生产、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途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在经济开发区和产业集中区层面,进一步推进园区的生态化转型,以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循环链减少为主要途径,以实现资源在不同企业和不同产业之间的最充分利用为主要目的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二)强化宣传引导,形成统一共识,构建绿色发展、水绿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博客等媒体,积极宣传环保国策,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曝光非法排污和破坏生态的典型案件,定期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流域水质,通过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水日”等载体,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3、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各地区要积极创建设国家级、省级生态镇、环境优美乡镇、绿化示范乡镇。要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推进文明幸福村、环卫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在盐城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学校、企业、社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
        (三)坚持多管齐下,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双向约束、权责清晰的生态制度体系。
        1、建立组织保障体制。建议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对盐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行动。各县区、镇街、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2、建立目标考评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地区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形成污染者付费、保护者受益、治理者获利的机制。要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上级生态补偿资金,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改善民生等。
        4、建立应急防控机制。督促有关县区、部门、企业制订应急预案,建设应急处理设施,有效遏制环保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危险化学品、造纸、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源信息库。
        5、建立监督举报机制。通过设立举报接待日、举报热线、举报信箱等,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作出明确处理。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者光荣、破坏环境者可耻的社会氛围,使珍爱自然、爱护环境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自觉和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周宏春,管永林.生态经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与支撑[J].生态经济,2020,36(09):13-24.
        [2]赵志强.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四个维度解析[J].理论研究,2020(04):38-46.
        [3]符文华,许虎.江苏盐城注重加强绿色生态建设的思索[J].园林,2019(02):32-35.
        [4]王诗雨.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路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