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青云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530400
摘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提高语文考试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得分率,本文从翻译文言文的原则“信”与“达”入手,分析文言文的翻译如何才能做到“信”与“达”,帮助学生准确顺利地翻译文言文,提高他们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从而消除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隔阂。
关键词:文言文,翻译,信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的兴起,现代汉语的统一,普通话的推广,学生们渐渐不能明白那些古朴、言简意赅的文言文,但我国很多用文言文记录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继承和发扬呢?需要教会他们翻译文言文!每张标准的语文试卷上都少不了文言文阅读板块,如何让学生们顺利地读懂文言文取得高分呢?需要教会他们翻译文言文!所以,教会学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为学生们架设一座连接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桥梁,那就是翻译的原则:“信”与“达”。“信”是准确的意思,即文言文翻译时句子要准确,字字落实,句句还原原文的文义;所谓“达”,就是通顺,即文言文翻译时句子要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我国清末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了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原则——“信、达、雅”,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达”是为“信”服务,“达”的目的是“信”,中学生只要能做到“信”和“达”即可,由此,我给学生们界定的翻译基本原则就是“信”与“达”,也就是说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能达到准确和通顺的要求。遵循“信”与“达”的原则,我们在具体文言文的翻译活动中如何落实呢?我认为应该教会学生们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并分类归纳,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种较有效的翻译方法,即“五字(留、补、删、换、调)翻译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因为这类名称是经过历时沉淀下来的,有专指的,不能随意更改,而且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时也找不到更确切的对应名物词进行解说,所以要保留。如:“晋(朝代)太元(年号)中,武陵(地名)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这种翻译方法很好地遵循了“信”的原则。
二、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句子省略的成分,古今汉语都有句子成分省略的情况,不同的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略的,古汉语也可以省略,所以文言文翻译时要准确就必须增补所缺的内容。文言文常见的省略内容有: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翻译时要增补完整。例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括号内的“鼓”字应补出来;其次,实词的意动或使动用法中的介词或行为动词也需要增补,例如,名词意动用法一般在前面增补介词“把”、“以”和行为动词“当作”、“作为”等,使动用法一般在前面增补介词“使”;此外,按照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为了使语义更明了,还要适当添加一些关联词,这样语义才通顺,这种翻译方法很好地遵循了“达”的原则。
三、删——古汉语中有些特殊的词在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中已经没有了,比如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和在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等虚词,这类词在翻译时应该删掉,例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是发语词,“也”是凑足音节的助词,都可删去不译,句子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再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可删去不译。该删除的删除,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简洁明了的特点,这种翻译法同时遵循了“信”和“达”的原则。
四、换——文言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义、通假字等,翻译时应该用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词语加以置换,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单音节词替换成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古今异义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汇,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绝境”分别译为“妻子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另外,该置换的一些古汉语特有的固定结构也要置换,使句子翻译语义更准确、句义更通顺,这种翻译法既遵循“信”的原则又遵循了“达”的原则。
五、调——即调整词序,古汉语中为了强调某个部分,经常把强调的部分放到前面,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倒装句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才能使译句通顺,需要调整词序的情况大概有如下几种:(一)前置谓语后移,例如“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要先调成“吾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形式再译;(二)后置定语前移,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要先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受上赏”的形式再译;(三)前置宾语后移,例如“何以战”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正常语序为:“以何战”译文就是:“凭什么作战”;(四)介宾短语前移,例如“还自扬州”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正常语序为:“自扬州还”译文就是:“从扬州回来”。这几类先调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句式结构再翻译,语义就通顺了,这种翻译法遵循了“达”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活动中,“五字翻译法”:“留”、“补”、“删”、“换”、“调”要互相渗透,有机地结合,灵活地运用,译文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紧扣原文,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留”、“补”、“删”是直译时要落实到位的,“换”、“调”是意译时主要采用的方法和技巧。此外,文言文的一些修辞格: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例如,使用婉曲修辞,在文言文中为了避讳,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把上厕所说成“更衣”,这样的句子翻译时也要尽可能贴切委婉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将其意译才能达到“信”和“达”的目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做到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综上可见,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有捷径可走的,但仍需在积累与理解相当数量的文言词义和文言句式的基础上才行得通,遵循“信”与“达”的翻译原则是一座由文言文通向现代汉语的桥梁,学生们掌握这一翻译原则必将有助语他们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但能提升语文成绩,还会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通过文言文教学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价值[J]. 韦玉华.??快乐阅读.?2013(12)
[2]用现代汉语架起文言文学习的桥[J]. 周安全.??新课程学习(下).?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