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哲学指导下的民间故事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8期   作者:张建东
[导读] 过程哲学理念与民间故事课程开发适应性较强,
       张建东
        江苏省海安市城东镇南屏小学    226600
        摘要:过程哲学理念与民间故事课程开发适应性较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教育者将二者进行紧密结合,发挥过程哲学理念先进性与民间故事内涵丰富性的双重优势,引导小学生的思考。文章立足于过程哲学指导下的民间故事课程开发实践,在分析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育价值和过程性民间故事课程开发要点基础上,阐述了明确学生需要,确定课程核心内容;结合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思考;组织交流活动,抒发故事学习感想等过程哲学指导下民间故事课程有效开展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民间故事课程;开发实践
        中华文化光辉灿烂,拥有数之不尽的文化财富,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但人们的眼光集中在文化经典著作方面,对“俗文学”的关注程度不足,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十分有限,限制了俗文学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如民间故事中蕴含精神内涵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引领作用的发挥。小学阶段学生对形式活泼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民间故事中的神秘元素和古代元素都能够吸引学生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思想渗透作用更好。过程哲学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发展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与民间故事本身的历史发展存在契合性,适宜作为民间故事课程开发的整体理念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收获。
        一、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教育价值分析
        民间故事是中国在古代发展过程中产出的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笑话等在内的散文体裁民间文学中的一类,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内容是古代优秀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即使到现在依然闪烁着灿烂的教育光彩,能够在现今时代的教育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民间故事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展示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这一类故事的代表为牛郎织女系列故事、阿凡提系列故事,故事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勤恳劳动,踏实肯干的品质和运用自身智慧对剥削阶级的恶行为进行反抗的精神。教师向学生讲述这一类故事能够提高学生对踏实上进的认同感和提升自身智力的主动要求。二是展示中华传统美德。这一部分教育价值既有集中体现的故事内容,也有分散体现的内容,都是通过一定事例,或正或反,体现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提升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三是展示传统哲理。这部分教育意义体现在故事的主题当中,运用一系列具体的事例来论证某一个朴素的道理,学生在学习这种故事过程中能够掌握愈加丰富的人生经验,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积极带动作用。
        二、过程性民间故事课程开发要点
        在过程哲学理念指导下对民间故事课程进行开发实践工作,由于综合了过程哲学与民间故事两大主体,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过程哲学的特点和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都有所体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重视授课教师思维转变。过程哲学指导下的民间故事课程开发重视民间故事教育价值对学生成长思维的引导,需要授课教师首先具备科学利用过程哲学的意识,并重视对民间故事的内容含进行挖掘,将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呈现给学生。其次,重视授课环节的设计。过程性哲学重视授课过程中的不同主题以及个体之间的联系,授课环节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当起到整体性连接作用,将教师与学生这两主体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授课过程。另外,还应当重视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授课教师与学生是完整授课过程中主观性最强的部分,二者共同对授课效果产生影响,加深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将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体现的更为全面,最终的课程效果也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三、在过程哲学指导下如何开展民间故事课程
        (一)明确学生需要,确定课程核心内容
        民间故事课程的开展,需要有核心内容的指导。

民间故事数量众多,主题也丰富多样,但学校开展的民间故事课程课时与授课长度有限,需要将具有相同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的民间故事进行整合,提炼出不同的核心内容,作为面向学生的授课内容。具体的授课内容的选择应当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适应,才能够顺利发挥民间故事的教育价值,在授课过程中更好的将授课教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三部分联系起来,形成有效的教育氛围,为学生提供教育内涵丰富的课堂,将课程核心内容中包含的民间故事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
        小学阶段学生在不同年级具有不同的成长特点和成长需要,是授课教师选择课程核心内容的触发点与落脚点。低年级学生需要对外界事物进行初步的价值判断,授课教师需要选择体现人性真、善、美的民间故事作为课程核心内容,利用故事内容向学生阐述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引导学生自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康成长。
        (二)结合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思考
        民间故事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现在依然能够发挥一定的教育价值,但这是作为教育者的观念。对于学生而言,故事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有一种距离感与陌生感,而且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人生阅历十分有限,对故事内容的思考更加受到限制。授课教师面对这种状况,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将民间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元素进行结合,消除学生与民间故事之间的时间距离,增加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感知,产生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故事》群文阅读,先使学生整体阅读“三个儿子”的故事,随后教师运用生活中场景作类比,使学生明白故事的具体含义,进而引导学生顺利探究三儿子成功的原因。授课教师通过建立民间故事与学生现实生活桥梁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不同选择所代表的价值取向,并在阅读过程中对不同价值取向产生的不同结局形成具体感知,最终在对结果评析过程中形成个人的正确价值取向。
        (三)组织交流活动,抒发故事学习感想
        授课教师在民间故事课程中根据学生的学生需要去诶定授课核心内容,是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突出,而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将学生的现代生活场景作为理解的桥梁能够使学生对故事美容的思考更加形象而具体。在完成上述流程后,授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开展时长不固定的交流活动,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集体交流等不同交流形式,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自己对所学习民间故事的个性化理解,将感想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都进行分享。
        授课教师依托多样化内容的民间故事开展交流活动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更多的思考点,促进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感想,《不一样的狐狸》就是这样类型的民间故事,通过多样化的狐狸引发学生的多种思考。不同学生对不同狐狸形象感受不一,对狐狸的态度自然不同,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互相交流看法,就能够将自身对狐狸形象的感知不断扩充,得到更丰富的学习收获。授课教师在交流活动中需要做好活动记录,对学生的个性化观点进行记录,便于后期对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引导。
        四、结语
        民间故事拥有广阔而丰富的内涵,是教育教学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学校与教师在开展民间故事课程开发实践工作中,利用过程哲学理念作为指导,重视授课各部分的独立性与联系性,利用核心授课内容将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师授课重点相联系,通过体现时代元素引导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并在交流活动中丰富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学习感想,体现出过程哲学对民间故事课程开在发的科学性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善春,李如密.从“实体思维”到“事件思维”:过程哲学视域中的教学生活图景[J].教育研究,2017,38(06):115-124.
        [2]魏善春.论过程哲学视域中教学环境的三种形态及其价值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2):68-75+118.
        [3]石筱溪,吴光远.“过程哲学”: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契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4):85-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