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娟
安徽省合肥市梦园小学教育集团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0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了城市。这种形势下造成了两类特殊的学生群体:留守儿童与随迁子女。以往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比较多,相比之下对随迁子女的重视程度就显得很不够。特别是对正处于小学阶段,心理比较敏感的随迁子女来说,只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漠视其道德水平的成长很容易留下极大的隐患。本文即以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从提升教师水平、组织培养活动和建立家校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随迁子女;责任意识;培养模式
与留守儿童相比,随迁子女的生活环境似乎更好,实际上也面临着重重问题,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失衡,影响其道德水平。比如很多随迁子女与父母生活在城郊或城中村,某种程度上是“自外”于城市环境的。而且离开家乡后,不论在语言交流还是环境适应上都需要一段较长的过渡期。再加上父母虽然在他们的身边,但因工作繁忙而真正陪伴他们的时间很少。这就让随迁子女觉得自己既不属于家乡,又不属于城市。好像没人对他们负责,他们也不用对没有归属感的当前生活环境负责,造成很多随迁子女责任担当素养低下。想要加以解决,就要多管齐下,抓住问题的根源。
一、提升教师责任担当素养培养水平
教师作为在教育前线上能够对学生直接发挥影响的群体,必须承担起培养随迁子女责任担当素养的任务,为此应努力提升自身水平。既包括德育方面的方法技巧,也包括教师个人的素养。教师要让这些随迁子女明白,他们去到了哪里,就是哪里的一份子,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而包括教师在内的人或物,绝不是像他们朦胧中所认识的那样不对他们负责,而是在时刻关注并期盼着他们的成长。而为了让教师能够具备相应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则要不断对教师进行培训,鼓励教师自学。
例如,学校可以邀请随迁子女德育方面的专家为教师开展讲座,将教师在讲座中的学习表现计入对教师的评价中去,激励教师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可以不定期针对随迁子女进行调查访问,了解教师在培养随迁子女责任担当素养方面做出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同时严格采取匿名制,避免制造师生之间的矛盾。教师自身则应该时刻注意自身行为,努力提升责任担当素养培养的趣味性,通过言传身教持续对学生进行渗透。
二、积极组织责任担当素养培养活动
责任担当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
小学生可塑性强,一方面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好的影响而发生好的转变,但时间一长又容易故态复萌。因此,在培养随迁子女的责任担当素养时必须保证较为频繁的频率,让他们在比较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能够时常意识到责任担当的作用,从而逐渐涌现出主动担当责任的意识。教师个体在这方面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依靠教师的“单打独斗”,并不是长久之计,容易造成疏漏。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各种集体形式的培养活动,给师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在学校内部组织的各种联欢会、运动会等形式比较轻松的活动中,给师生双方“开绿灯”,由教师负责指导,具体活动的组织、执行以及纪律的维持等工作都交给学生来完成,随迁子女要在其中占有足够的比例。在正式开始“工作”前,要跟随迁子女说清楚他们肩头所承担的重要职责;在活动结束后,则要由学校出面,对负责各项“工作”的学生进行表扬,还要从随迁子女中公正选择优秀代表,阐明他们对活动顺利进行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充分激励起随迁子女今后勇于承担责任并认真完成职责的积极性。
三、建立责任意识培养家校合作机制
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的在校时间没那么长,每天有很多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环境会直接对学校教育的效果造成影响。对随迁子女来说比较有利的一点是,他们能够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毋庸讳言,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方式又比较落后,工作之余仅有的一些空闲时间也往往不能给子女带去很好的影响,有时甚至在子女想要帮助家里承担一些责任的时候觉得子女是在帮倒忙、碍事,这对随迁子女绝对是个巨大的打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家庭教育能够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应该由学校出面争取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首先,学校要明确与随迁子女家长的沟通渠道和方式,照顾到这些家长的工作需要,尽量在他们空闲的时间进行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沟通效果,家长能够记在心里。其次,要注意沟通的方法,要言简意赅地让家长明白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重要性和学校已经采取了哪些工作,诚恳地请求家长的配合。第三,要时常通过举例的方式,告诉家长怎样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素养,让家长可以参照着例子去采取有效的家庭教育行动。
总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德育更是其中的重点。以上只是选取了德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点,还有更多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明白自己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在推动随迁子女身心健康成长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倪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查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8(20):6-7.
[2]蒋丽杰. 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品德教育对策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