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红
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培训中心第六幼儿园 甘肃 敦煌 736202
摘要: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被逐渐重视起来,各区域原有的传统格局也被逐渐改变,各种新型的活动材料被加入进了区域活动中同时也更新了一些区域规则。不仅为幼儿区域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硬件设施与条案,同时也使幼儿园区域活动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凸显了出来。有一句俗语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本文就以饮食文化为论点,对幼儿园如何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渗透进饮食文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满足幼儿发展需求,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饮食文化
引言: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教育,不仅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强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效推进未成年人传统文化认知的重要手段。
1.丰富饮食坊区域活动的食材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一个说法“吃在同里”,在明清时期时,“谷香村”这个糕点铺就已经出现了,如今在同里的集市上,糕点铺子的数量十分众多,比如远近闻名的“林”家铺子等。我们在进行饮食坊区域活动时,可以制作各种展览板,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幼儿们展示这些糕点的做法以及来历,比如青团、酒廊饼等,为幼儿的活动操作创设愉悦的环境。对于活动环境的打造,活动材料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它对幼儿兴趣感的激发十分重要,帮助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提升幼儿的学习成果。大班的幼儿思维比较敏捷,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强一些,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准备一些幼儿比较熟悉的厨房道具,比如烤炉、蒸锅等。与此同时,大班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表现的要好一些,可以安排幼儿们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活动,这样一来他们的活动的过程中就能相互帮助,也能增强他呢吧的团队合作意识。考虑到他们对于民间饮食文化的认知比较有限,因此在食材的投放上可以选取一些当地的特色食材,比如面粉等。
开发“传统文化”的饮食文化活动
以加强幼儿饮食文化教育为主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积极创新形式和载体,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和精神内涵,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饮食文化主题活动,宣扬中华优秀传统,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和谐、使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如柳青老师的《中华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组织幼儿开展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讲座以及区域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饮食坊”活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饮食文化宣传活动。
如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包饺子”“煮汤圆”等饮食文化活动;清明节开展做“青团子”的饮食文化活动;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了解屈原历史”知识宣传,组织幼儿“包粽子”开展等饮食文化活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以团结团员为主题开展活动组织幼儿们了解月饼知识。
适度放手,拓展幼儿能力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中有明确的指出,3岁到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他们在学习和发展领域会有很大的进步,这让我们在开展幼儿饮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时,更加有了信心,饮食文化的教育工作也不只是停留在文字说教方面了,可以针对大班幼儿适当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这对幼儿手部关节的灵活与协调性发展而言非常有帮助。可以在安排饮食坊活动时,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磨豆浆”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实现观看一边豆浆机使用的全部过程,了解黄豆在加入水之后是如何变成豆浆的。但是由于豆浆的转动速度比较快,而他们又无法动手操作,因此幼儿的感受并不够直观,考虑到这一因素,我们可以使用传统工具来进行豆浆的研磨。让幼儿亲自动手将浸泡好的黄豆加入到石墨中,通过石墨的转动,磨出豆浆,这个过程十分直观的展示了黄豆加水之后是如何转变成豆浆的原理,也加深了幼儿对豆浆制作过程的体验感。又比如“甜米酒”大多数的幼儿都是知道“甜米酒”的,有的甚至还平常过,但是对于“甜米酒”是如何制作的,需要哪些食材,这些问题对于生活经验比较少的幼儿来说,大多都是不了解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了解甜米酒,现场制作甜米酒的方式,来让幼儿认识到“甜米酒”的制作方法,了解制作甜米酒需要哪些食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增添了食材与基本烹饪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让幼儿了解到了更多的饮食文化知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立足本土文化,尊重自主创新
随着饮食坊中活动的日益深入,幼儿对于本土的民间饮食有了进一步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虽然,在民间饮食制作的过程中,幼儿都遇到一些困难和屏障,但在饮食坊开设的民间饮食品尝会上,孩子们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青团子里有着豆沙淡淡的甜伴着青草味,口感软 糯,而袜底酥则松脆可口,咸中带甜,甚是美味。这些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给幼儿除了带来了美味,更多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结束语:幼儿园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大多在三岁到六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爱玩的年龄段,他们对于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要比学习浓厚的多,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教育,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与饮食文化知识的融合,对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等进行培养。民间本土饮食文化元素的加入对于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可以在愉快的饮食制作过程中,学习到饮食文化知识,对传统饮食文化有初步的认知。在幼儿教育中加入饮食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饮食文化与教育活动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教育成果,对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培养以及情感、价值观等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邰文宇.幼儿园食育的定位与食育内涵的四重境界[J].教育观察,2020,9(20):44-45+111.
[2]袁增欣.幼儿教育中如何让饮食文化发挥效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09):19.
[3]唐林兰.饮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探讨——书评《中国饮食文化》[J].肉类研究,2019,33(07):90-91.
[4]王宜,刘静.开展传统饮食文化启蒙 助力幼儿健康成长[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