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6期   作者: 田园
[导读] 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题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教学资源。
        田园
        陕西省旬邑县逸夫小学   陕西 咸阳 711300

        摘要: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错题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教学资源。教师如何巧妙地利用“错误”资源,使“错题资源”的利用更加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以提高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错题资源;利用

        错题资源有效利用的关键在于错题讲评,而讲评的基础是分析与整理,讲评的效果如何,又要通过必要的测试来检验. 在具体操作中,可以按以下几个基本步骤进行:(1)作业错题的分析与整理;(2)作业错题的讲评;(3)讲评后的练习与检测。
        一、作业错题的分析与整理
        面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应认真、理性地分析学生引起错误的原因。 引起学生作业错误的发生: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层面. 主要集中在四大类:(1)概念、法则混淆不清;(2)阅读理解能力障碍;(3)注意力发展不完善;(4)强信息及思维定式干扰。 在作业批改时,教师重视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普遍问题、经典解法、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并作简单的归纳和总结,即使不把错误情况记录下来,也要做到心里有个底,为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整理摘录就是整理学习资源,但关键是要找到一种持续有效的方法。 错题整理的要求是:以错误分析为依据,按照教学的时间顺序,批改时及时摘录,制作成ppt,以利于集中讲评。教师准确收集第一手资料是作业讲评的有效依据,也是改进教学的指南,更是以后单元检测和复习的最佳材料。另外,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利于讲评时更好地表扬优秀,指出不足,让讲评更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增强作业讲评课的效果。
        二、作业错题的讲评
   (一)时间保证是错题讲评的前提条件
        作业错题讲评是错题资源有效利用中最重要的一环,为让学生有两次认识错误的机会,让错题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使讲评真正收到实效,可采取课堂穿插讲评和单元集中讲评结合的方式。笔者在实践中,把作业错误反馈穿插在课堂上进行:如果错误影响新课的学习,将讲评安排在新授开始之前的五分钟,有利于新课的学习;如果对新课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将讲评安排在课的结束前五分钟,不使讲评干扰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前一次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题目会在下一堂课中再现,就结合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讲评。
   同时,在实践中,为使错题资源的效用尽量发挥,笔者把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制作成ppt,利用每周一节的数学活动课进行一次集中讲评。
   (二)有针对性是错题讲评的基本要求
        1. 针对概念、法则不清的讲评
        从知识内化因素的角度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能力性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到位,即内化不到位,对概念、定理、技能的理解不深刻,不能正确理解它的确切含义而产生的一些错误,就是概念性错误. 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对于侧着画的梯形,好多学生就会弄错各部分名称,就可以采用正着画和侧着画两个图进行对比,要求学生找到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 对于规律、法则,应当引导学生弄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例如“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不但要加强对比,还应弄清变与不变的关系,教会学生运用一个具体算式进行思考的办法。


        2. 针对阅读理解能力障碍的讲评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比较笼统、粗糙、不详细,阅读题目时往往一晃而过,砍头去尾,张冠李戴,不会去深入分析解题时的注意点,常有“拿起半截就开跑”的现象,因而头脑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体性。排除这类错误,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教育学生认真读题,要想清楚、想明白,切勿断章取义、想当然. 讲评时应指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特殊值、方程、按条件写等量关系等技能技巧帮助理解题意。例如用倍数关系解决的问题、分数应用题等都可用画线段图的办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有些连等关系的题目,如“a ÷ 0.25 = b × ■,比较a与b的大小”,讲评时可以采用每个算式计算的结果是1,然后进行逆向思考得出结果,最后进行比较。
        3. 针对注意力发展不完善的讲评
        小学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总是让位于无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有的学生在做完一题再做另一题时,注意却还未转移,仍停留在前一题上,以致“张冠李戴”,把前一题数据或符号抄了下来. 还有的学生明明是在做加法,突然想到乘法问题,做成乘法造成计算错误。他们在分析题意,观察算式时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缺乏整体性思考,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往往犯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 例如计算时把“+”看作“×”,把“÷”看作“+”,把“5 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对相似、相近数据或符号的感知失真,也是注意分散和阅读能力障碍的一个方面。
        4. 针对强信息及思维定式干扰的讲评
        已经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后续学习的知识对过往学习的知识反过来也会产生干扰。这种干扰非常普遍,其中以运算及运算定律之间的互相干扰最为典型. 如受乘法结合律的干扰,往往会把(6 + 8) × 125做成6 + 8 × 125;又如受强信息和负迁移的干扰,会把37 + 63 × 38算成 3800,把1000 ÷ 25 × 4算成10,导致学生出现了运算顺序上的错误。特别是学困生对知识之间的互相干扰更难避免. 讲评时,应提醒学生注意简便运算的格式和条件,千万别想当然,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让学生把握类型,掌握规律. 又如学生出现 “1.5时 = 1时50分” 这样的错题,就是因为学生受十进制计数单位和百进制面积单位的“负迁移”影响,干扰了对时间进率的理解。对于思维定式引起的错误,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可逆性思维的训练,及时作出对比分析,必要时列表突出它们的本质区别。有目的地进行顺、逆思维的转化训练,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反复应用和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会学生掌握“倒过来想一想”的逆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错题讲评后的练习和检测
   要想使学生解题过程更趋完善、合理,减少错误的再发性,扩大讲评课的辐射效果,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必不可少。可以根据一周来的错误情况,编制相应数量的练习题,在数学活动课集中讲评之后进行必要的练习。通过练习,使错误题目再次回放,对错误的认识再次升华. 学生在对比中把握特征,归类中领会规律,使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思维能力更加完整、缜密。
根据学生学习具有反复的特点,在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结束之后,编制一份易错题检测卷对学生进行检测,再次了解学生的错误情况,检验讲评的效果也是相当必要的。
 本次检测可以适当拔高,但拓展与提高题的设计,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要结合学生平时的作业和错误情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必要的技能。.
        总之,真正有实效的讲评必须保证时间,根据错误情况,可以采取课堂穿插讲评和数学活动课集中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真正有实效的讲评必须讲究方法,针对不同错误类型采取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理解并能掌握解题技能;真正有实效的讲评必须保证有相应练习的机会,尤其是在集中讲评时,教师可以根据错误情况,发挥教学智慧,随口补充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解答. 学生的错误原因千差万别,不但会犯同样的错误,而且同样的题目也会出现两次不同类型的错误。教师除了重视错题分析和讲评外,还要重视让学生多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帮助学生改变作业的态度,养成书写整洁、思路清晰、专心一致的作业习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