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推理来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6期   作者:唐雪林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
        唐雪林
        广安市广安区思源小学校,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在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改革之路上,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逻辑推理作为数学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总结的课题,这一课题任重而道远,还将在不断的探索中持续推进,上下求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数学素养  逻辑推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人们的关注点逐步从传统的知识技能学习转化为学生人格的培养,这种转变对各门学科,特别是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换言之,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谋求人的发展,因此将单一化、模式化的数学课堂转变为发展性、培养性的课堂就是新课改对数学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的数学课堂,传统的讲解与题海练习已逐渐被淘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成为数学课堂的关键。什么是数学素养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祥彬教授给出的解释是:数学素养是指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是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能力水平。通俗的说,数学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而通过数学素养的培养,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理想目标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其中,逻辑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中是影响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关键。在实际教学中,不乏有个别老师将逻辑推理能力不足归因为“先天因素”或智力发育迟缓,忽略了后天培养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影响,而小学数学课堂正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呢?
        一、在情景导入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巧妙的导入,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能联结知识,促进迁移,搭建好新旧知识的“认知桥梁”;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悄然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
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抽象思维的发展又离不开形象思维的转变。教师在情景导入时,可借助一些图形和直观符号等,通过形象思维的认知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从而达到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入时可让学生观看或模拟“乌鸦喝水”的故事,利用故事引入,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直观和表象中去认知体积,通过比较和观察的方式就能引导学生对体积产生概念认知,这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就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二、在师生问答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课堂问答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在教学过程中,“问”和“答”是两个相互独立又彼此依存的环节,“问”是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答”是对学生好奇心的满足,知识的传授就是在激发和满足学生好奇心的过程中悄然完成,因此巧妙的“问”和艺术的“答”是构建学生逻辑框架
        钱梦龙先生说:“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启发学生思维。当你问“10个苹果比8个苹果多几个?”时,一定比问“数字10比数字8大几?”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链接,这种链接来自于现实生活,来自于亲身体验,通过创设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更具象的思考问题,更能让学生大胆地去推理寻到答案,更能激发学生表现自我,展现“个性”的勇气。
        而“答”作为提问环节的延续,注重的并非答案本身,而是“答”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引导过程,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推理的一个过程,也正是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包括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两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清楚的逻辑推理是语言表述的前提,准确的语言表述又是思维逻辑的外在表现,只有在逻辑清晰的基础上通过准确严谨的语言表述,才能得出最严谨的答案。因此,学生“答”的过程,就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述思维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思”,掌握学生思路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时机,这才是“答”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清晰的逻辑中锻炼表述能力,在准确严谨的表述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从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小组合作是生与生思想交流的一种方式,因为是同一种身份,在学习中也是互相竞争的对手,竞争心态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思维,增强逻辑推理能力。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桥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合作教学指导机制确保能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长方体表面积》教学中,当同学们对表面积的定义已经有了初步认知后,教师可结合班上的基本学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学习习惯和方式方面最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彼此合作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真正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前,帮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通过比一比,寻找出最简单的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方法,激发生与生在组内的竞争,组与组在班内的竞争。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经历从计算六个面推理到计算不相等的三个面,再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过程,让小组合作助长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四、从课堂总结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课堂总结是对本课时教学内容的梳理,是对教学重点的再现。好的课堂总结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副条理清晰的思维导图,让看似杂乱的课堂变得井然有序,看似无关的知识片段连成逻辑清晰的知识影片。教师在课堂总结中要充分展示追问的艺术,让学生通过逻辑的联系形成知识的汇聚。
当我们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时,学生进入知识点梳理模式,这时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可在黑板上勾画出思维导图的框架,通过学生层层递进的思维推理,知识重组,构建出完整的思维导图。简短的几分钟课堂总结,对学生而言,却是对“学”的一种深化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总体来把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无形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逻辑推理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障,是人们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交流的基本思维品质。对于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表述和论证,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同时,逻辑推理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也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总结的课题,这一课题任重而道远,还将在不断的探索中持续推进,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2011年版;
2.《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设计艺术》2010年3月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