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婷
广东省惠东县吉隆第二小学 邮编 516351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视觉组织思维工具和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根据学生参与的方式,将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分为“独立创作”模式和“团体合作”模式。笔者则从不同的载体开拓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一是以课文教材为载体,由浅入深,熟悉思维导图。二是以中外名著为载体,由课内到课外,利用思维导图创造性阅读,增加阅读量。三是利用阅读活动作为平台,激发人们对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们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根据这丰富的信息来认识广阔的世界。世界再以它的魅力发展我们思维、从中我们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可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却对阅读不感兴趣,甚至畏惧阅读,害怕文字。这一种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孩子们接受的阅读教学。孩子们是一个个创造的源泉,他们的思想总是天马行空,出人意料;我们总会因他们儿时的想法而忍俊不禁,可当在阅读课时,他们却渐渐失去了话语权。阅读课堂上,教师基本包办课堂,从字词到句段,一一解析,学生坐在课堂上,背诵记忆成为消化知识的单一手段。语文教学所要求做到的“听、说、读、写”尚未完全实现。阅读课上的学生被束缚了手脚,是无法让他们喜欢上阅读的。
接着,是孩子们使用的阅读方法。传统的阅读课堂压制了孩子的天性,教师只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此时,孩子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他们所学会的阅读方法只是“装”,而并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其中,学生没有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这便是传统阅读课堂的缺陷所在。
最后,是孩子们的阅读思维。阅读的过程是孩子们与文字交流的一个过程,这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形成相应的阅读思维。可当阅读变成教师灌输的一个过程时,学生便失去了一个思维创造的机会,以致在往后的阅读中出现读不懂,思维混乱无序的状态。阅读能力只能停留在一个比较低层面,他们所读到的只是只文片字,缺乏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此下去,阅读能力无法上升。实践出真知,只有把阅读权重新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在阅读不断地说,不断地想,才能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思维状态,阅读能力的提升才能成为可能。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2]这表明,阅读是一个多向的沟通过程,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单向,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参与方式,将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分为“独立创作”模式和“团体合作”模式。例如:使用思维导图来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叙事性文章的过程:
1.课前阅读任务布置,画出“思维导图”,让学生自己创作
(1)初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明确课文的体裁和中心主题。
(2)归纳概括文章主要的四件事情,并给每件事定小标题。(第一条分支)
(3)解析每件事的写作方法,重点词汇和句子。(第二条分支)
(4)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这是课前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教师只是起到一个指令官的作用。学生在用这种策略进行阅读时,他们是自由的,不受到约束的,他们可以从中激发自己的思维,训练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2.共同研究《冬阳.童年.骆驼队》,改善“思维导图”
(1)第一步,先让学生借助自己绘画的思维导图说说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给予正确指导。
(2)第二步,将学生划分小组,研究分析文中主要内容,写作手法以及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
教师则巡视课堂,对有困难,有疑惑的小组给予点拨。
(3)第三步,各团队汇报交流,齐心协力完成阅读任务。《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主要通过“学骆驼咀嚼”“谈驼铃”“想剪驼毛”和“追问骆驼”这四件事情。写作手法是详略结合,同时也要从这些事中了解到小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以及她所寄托的情感。
3.课后巩固,学生自由完善。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整理,完善思维导图,同时,再利用思维导图把今日的阅读知识回顾一遍,增强了记忆
综上所述,无论是思维导图的独立创作模式还是团体合作模式,它们都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置换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将学生放在教室的中间,解放了孩子们的本性,让他们乐于阅读,敢于阅读,善于阅读。它不仅突破了教师阅读教学的困境,还为阅读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策略
策略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的方法,而把思维导图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王晓楠在他的《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到:他们是“从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内容——生字词的学习和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文章内容的学习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和选择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并设计出三种应用策略“演绎发散”、“归纳聚合”和“递进链接”。[3]王学者是从思维导图的特点设计了应用策略,而笔者则从不同的载体开拓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具体如下:
1、以课文教材为载体,由浅入深,熟悉思维导图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思维导图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崭新而又陌生的。为了使思维导图用于阅读教学当中,我们迫切需要熟悉日常的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人教版五年级课本教材共有8组课文,除了综合性学习外,其他七组课文都有自己的主题。如,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课文主题是“西部”,第二组是“童年”......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发散思维的手段,它需要一个可以发散的中心,无疑,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给思维导图运用于阅读提供了可能性。
2、以中外名著为载体,由课内到课外,利用思维导图创造性阅读,增加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4]它表明,有效阅读富有创造性,它更要求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阅读方法的指导,还需要丰富的阅读。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名著的阅读,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更能完善学生对整本书籍的知识结构,做到确实有效阅读。
3、以阅读活动为平台,激发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心理,一种让人不断前进的力量,它可以推动人类追求知识的一种内在力量。只要孩子对某事感兴趣,他就会就会不知疲倦地钻研它,解析它,以提高学习效果。使用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可以为儿童提供广阔的创作平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开展一系列有关思维导图融入阅读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如,开展名著阅读的思维导图创作活动,让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读一本名著,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集中创作。再如,读书漂流瓶活动。让学生自由组成五人一组,就一本书籍共同阅读,再根据小组阅读任务分别制作思维导图。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僵局,把阅读权重新放在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在阅读不断地说,不断地想,才能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思维状态。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概念和思维导图含义及其区别[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f2251focf12d2af902242e6db.html
[2][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2011.
[3]王晓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