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
青田县祯埠镇小学 浙江省丽水市 323913
摘要:新课改下,人们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然需要根据要求进行教学的革新。语文这门学科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自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革新,多多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能够更为有效。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探究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助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教学策略
教育需要进行不断的革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发挥出生机,更好地培育学生。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特别关注所教学科的特点,需要明确小学生的个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革新。这样,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具有创新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谈一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忽视学生,一味性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想,将学生作为主体,展开教学。
如,在教授《十六年前的回忆》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会先让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自主性的预习,并会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预习结果。这样,笔者则能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明确那些重难点知识,了解学生普遍疑惑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课堂知识的教学。这样,笔者所采取的教学对策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则能够因此充分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讲授知识时,笔者会多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多多融入一些趣味性的笑话和小故事。这样,学生能够在笔者的引导下,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更为认真地听笔者的讲解,从而使得笔者的课堂教学能够更为有效。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因此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丰富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越来越多新兴的教学方式开始出现在教师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特别关注这些教学方式,将其合理地应用课堂中,以提升教学的质量。
如,在教授《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实施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上,笔者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与本篇文章所展现的内容相关的影视剧,促使学生通过影视剧所展现的生动的画面,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知识,增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在教授《北京的春节》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会采用生活教学法。在课堂上,笔者会根据本篇文章所展现的具体的内容,引入“春节”这个话题,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过春节时所需要做的事情,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所具备的特点。这样,学生在诉说的过程中,对春节产生了十足的兴趣。在学生说完后,笔者便会引导学生阅读《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这样,学生能够认真地进行文章的阅读,并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所创设的节日氛围。再比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笔者便会实施角色扮演式的教学对策,通过让学生对所学习的文章进行小组合作式的角色扮演,辅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文章,增强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摆脱传统且单一性的教学模式,多多在语文课堂上引入丰富且多样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三、开展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开展丰富且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培养。
如,阅读能力是学生所需掌握的一种语文素养,学生需要掌握这种素养,以更好地应对考试、生活和之后的工作。笔者为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开展了名为“名著阅读”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笔者会挑选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类型多样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名著,将其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从中选择一本,进行书籍的阅读。笔者会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自己所阅读到的不错的语句,并会鼓励学生在阅读完后,与小伙伴探讨一下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展现的中心思想。这样,学生能够在不断的阅读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当然,笔者在教学时,也会开展“写作大赛”“朗诵比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并引入丰富的奖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些活动中能够获得有效的提升。总之,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重视丰富且多样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培养。
综上,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既需要学习知识,又需要发展自身的多方面的素养。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紧紧抓住学生所处的这个阶段,进行教学的革新,让自己的教学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让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艳.快乐与快乐的碰撞——小学语文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3).
[2]刘伟龙.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讨——基于QAIT模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