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唐建勇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被广大教师所重视
        唐建勇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那洒镇中心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有效教学理念不仅是推动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强有力保障,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有效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完善备课;操作活动;合理评价
        小学作为学生初步建立数学理念的启蒙时期,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提升,而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以教学进度作为唯一的教学依据,这样导致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严重脱节现象。因此,教师作为有效教学的实施者,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思维现状来选择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还能够激活他们的参与意识,帮助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一、完善备课环节,优化教学设计
        备课是一节好课的关键,也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过程。然而,教师常常以“备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而忽视学生的数学认知现状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完善备课环节,并且在备教材的基础上,重视备学生、备教法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够预设学生可能产生的思维矛盾,还能够使课堂呈现出趣味化的特点,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夯实基础。
        以“倍的认识”为例,由于倍的概念较为抽象,并且教材中并没有对“倍”做了明确定义,所以学生想要建立“倍”的概念是较为困难的。因此,为了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定义,笔者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作为导入,然后,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圈一圈、摆小棒、讲数理”的活动,以加深学生对“倍”含义的理解。最后以练习题的方式巩固和加强学生对“倍”的灵活掌握。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鲜,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又以小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帮助他们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操作活动,增加体验过程
        操作活动是一种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也是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

然而,传统的操作活动为“教师演示,学生观看”,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导致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知半解的情况。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重视操作活动,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新结论、新概念,这样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唤醒他们的探究意识,还能增加学生的体验过程,此外,也有利于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毫米、分米的认识”为例,为了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并且知道运用直尺可以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因此,笔者以这一旧知识作为教学导入,随后提出“测量硬币的厚度”这一问题,以完成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于是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尺来找一找1厘米的刻度,再次让学生数一数1厘米分为多少小段。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将1厘米分成10个小段,每个小段为1毫米”这一概念。学生豁然开朗,并建立起了对毫米的认识,也初步感受到了毫米有多长。最后,为了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笔者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来测量数学书的厚度,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再从理性上升到实践,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了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
        三、进行合理评价,树立学习自信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信心主要源于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同时,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同伴的赞许。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以成绩为主。此外,学生对于这种评价方式存在刻板印象,这样导致部分学生的自信心被严重打击,甚至还会出现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看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并建立多元化、科学化的评价机制,并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良好的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起着激励的作用,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形成,还能够增加学生的间接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是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革新,它不仅是创新教学模式的驱动力,还是新课程理念得以落实的关键。而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各个教学环节的影响,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在备课环节,应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在教学环节,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发现新知识,进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产生认同感。此外,教师还需打破成绩论的评价方式,建立合理化的评价机制,以帮助学生获得附属内驱力,并使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建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7,4(4):117-118.
        [2]李云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7(11):88-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