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音乐走进师生心田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下)9期   作者:陈丽丽
[导读]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陈丽丽
        广东省 惠州市 惠东县吉隆第二小学 邮编 516351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培学生民族精神、增强学生艺术修养、理解民族文化内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但因为种种原因,民族音乐教学工作举步维艰,日渐式微,亟需改善。基于此,本文以中小学音乐课程为例,探究做好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学途径;中小学课程
        要想探究教好民族音乐的途径,首先要探寻民族音乐教学止步不前的原因,针对问题才能提出改善建议,直达病灶,治标治本。为此笔者先进行了一番调查,终有所获:如师生重视程度不足,忽视民族音乐教学内容;手段单一、落后,教学效率低下;讲授活动或者教师示范活动为主,学生缺少话语权;教学功利性凸显,音乐与文化割裂,缺少人文精神的渗透等等。基于此,笔者针对问题提出改善的途径,如下所示:
        一、用教材,明确民族音乐教学方向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教材中选录的音乐极具代表性,音乐里涉及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必备能力,感受民族音乐精神也是民族音乐教学目的之一,由此为民族音乐教学指明了方向。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不仅要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地位还要巧用教材明确民族音乐教学方向,做好音乐教学工作。
        如,在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这一首音乐时,笔者借助教材做了备课工作,了解了歌曲的特点:展示了居住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少数民族狩猎的场景;明确了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感受民族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认知渐强与渐弱记号,熟悉简谱,增强学生民族文化,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在此基础上笔者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推动了民族音乐教学工作。再如,学习《其多列》这首民族音乐时,笔者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让孩子们自己熟知歌词内容,感受音乐节奏、读出走与跑的长短,发挥教材文本的价值,明确学习方向。而笔者巧用教材文本开展了备课工作,师生一起合作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推动了音乐教学工作正常进度。
        二、用手段,提升民族音乐课堂效率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师生投入时间与精力,付诸热情与激情。同时笔者认为教学需要手段,不仅要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培育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讲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的完美传递,由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法,以追求教学高效性为教学最终目的。
        如,在学习《保护小羊》这首音乐时,师生互动进行了一场音乐剧表演,由笔者读旁白,孩子们演出情节,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和表演欲望,活跃课堂氛围。学到《阿西里西》这首彝族民歌时,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找到了与彝族相关的视频,带领孩子们领略了彝族风土民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由此引出了本课的教学主题:彝族小朋友欢迎你。再如,学习《阿拉木汗》这首音乐时,笔者提前调查了孩子们对新疆地区歌舞音乐的喜爱程度,得知大家对新疆音乐文化十分感兴趣,于是在教授这首歌曲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新疆舞,热情奔放、节奏感强,引起了孩子们的竞相模仿,笔者也毫不吝啬,倾囊相授,由此提升了课堂效率。学到《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音乐时,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加深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了解葫芦丝的音色,学习葫芦丝的演奏方式。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笔者提前邀请了专业人员给学生演奏葫芦丝的现场表演,吸引孩子们的眼光;专业人员还为孩子们讲述了葫芦丝的演变史以及基础演奏技巧,提升了学生音乐技能。在专业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学到《快乐的泼水节》这首音乐时,笔者带领大家来到室外,给大家准备好道具,来了一场地道的傣族泼水节,虽然大家身上湿淋淋的,但内心是火热的,趁此时机笔者引入了这首歌曲,十分应景,燃起了大家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创新教法,引进了各种教学新手段,如音乐剧表演、信息技术手段、舞蹈教学、现场示范演奏、泼水节游戏等等,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刺激了学生多种感观,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用器具,燃起学生民族音乐之魂
        社会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逐年加深,与音乐相关的抽象与具象的事物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其中就包括乐器,将乐器教学融入音乐教学中成为了未来教学一大趋势。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师生应该从意识与形式上重视乐器教学工作,不断完善教学软硬件,传递民族音乐知识,教授学生民族乐器技能,提升学生审美品位,为传承民族乐器尽一份力。
        音乐需要乐器的伴奏,如学习《天山之春》这首音乐时,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感受琵琶的特点和韵味,了解琵琶这种乐器的发展史以及音乐风格,培养学生学习琵琶的兴趣。基于此,笔者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了琵琶曲欣赏、琵琶伴奏与琵琶学习等活动,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教授了学生演奏技巧,传授了民族文化。不同的音乐需要不同乐器演奏,如《火把节之夜》需要的乐器是中阮,演奏《木鼓歌》这首音乐则需要木鼓。各民族有属于自己的民族乐器,如蒙古族的胡琴、马头琴;彝族的葫芦笙、口弦;满族的八角鼓;水族的铜鼓、唢呐等等,让民族音乐丰富多彩。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不仅会引导学生了解民族乐器的发展史,还让孩子们亲自演奏乐器,感知每种乐器独特的风格,在演奏中体悟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用魅力,展示民族音乐人文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韵味更加浓厚,而音乐作为其中的一大分支,本身就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但因为学科教学功利性凸显,教师不仅不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就是教授民族音乐内容也侧重于音乐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民族音乐的文化属性,没有施展出民族音乐自身的魅力。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重视民族音乐自身的魅力,发挥音乐教学潜在价值,尤为体现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人文性,旨在培育学生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民族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聚集着民族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如人的价值、尊严、命运、追求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是十分有必要的。如,在学习《举杯祝福》这首音乐时,乌孜别克族热情好客、积极向上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歌曲的最后有对祖国繁荣、民族团结的美好祝福,蕴含着人文精神,肯定了人类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追求。再如,《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展示了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展现了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对民族尊严的一种肯定。《爱我中华》这首音乐大家耳熟能详,歌词简单,但寓意深刻,表达了人民对国家最朴实的热爱。在民族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担负的教学重任,不仅要是传递民族歌曲,增加学生知识积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应该重视音乐背后的人文精神,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在肯定自身价值、追求自我尊严、抗争命运的过程中做出的努力,体悟音乐本身的魅力。
        综上,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的结晶,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爱国精神,尤其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这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们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与文化导向,有着正确的民族意识与人生观,为此需要发挥民族音乐的价值,做好音乐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潇潇.浅析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1).
        [2]陈小静.浅析中国民间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6(12).
        [3]钟敦龙.谈民族音乐进校园的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