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爱
(山东滨州无棣县马山子镇人民政府 25190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国民的经济状况与农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可以说民生大计与农业的发展分不开。近些年,农业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针对其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让我国的社会经济步入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农业生产质量这一方面,旱涝等自然灾害是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为了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应该强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在设计农田水利工程系统时,要重点考虑自然灾害给农业产量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自然气候的变化做好科学全面的规划。根据水利灌溉系统的模块化功能,可以将水利灌溉工程分为水源供应部分、灌排建筑物部分、给排水系统以及承泄区等构成部分。在设计农田水利工程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当地地质特点、水文环境的灌溉排水系统,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更具科学有效的实施性,保证灌溉的质量能够达到农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灌溉技术分析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的建设和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日益匮乏,而农业生产对于水资源的依赖性十分显著。为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制定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制度。
1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在促进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增强其工程建设效果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相关的内容。具体包括:(1)通过对人员优化配置、建设过程严格把控、材料选用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有利于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满足其高效施工及科学应用要求;(2)积极开展规划设计工作,确定好相应的设计方案,可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标更加明确,满足其作业计划高效实施要求,为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3)在灌溉技术的支持下,有利于丰富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技术内涵,全面提升其灌溉作业开展中的技术水平,满足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要求。
2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2.1设计标准
我国的灌溉设计标准目前仍然没有实现高度统一。一般来说,我国的农田都是用地表水进行灌溉的,而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地表水含量受雨季的影响。所以,灌溉设计标准应结合实际灌溉工程来制定。通常所说的灌溉设计标准是指灌溉水源在灌溉用水过程中的利用率,用p来表示。p是衡量灌溉设计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的判定标准,在水利工程设计概念里,其是指在一定时间里,灌溉用水满足农田需求的时间占农田水利工程的时间总长的占比例。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地区的p值大小因地制宜选择种植作物的种类。根据当地的水源情况,当该地区的p值在0.8以上,表示水源充足,完全可以种植水稻等灌溉量大的农作物;当该地区的p值较小时,表示水源不足,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种植耐旱能力强的农产物。而衡量灌溉设计是否合理的另一个判定标准就是抗旱天数,其是指在连续晴天的状态下,灌溉设施可以满足灌溉用水需求的天数。对于抗旱天数,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不能由设计师自我判断。
2.2取水方式的设计
设计取水方式是整个水利灌溉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依据当地灌溉水源因地制宜来进行设计。目前,由于我国大部分农田都是采取自流取水灌溉和提水取水灌溉两种方式进行,所以在设计水利工程时就需要围绕这两种取水方式来进行。实际上,农田的灌溉都是选用河流作为水源,所以自流取水灌溉是农田水利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自流取水灌溉可以采取无坝取水和有坝取水两种方式,无坝取水又根据实际工程建设地点分为有建闸和不建闸。然而实际的灌溉中,有建闸的取水方式更能够合理调节汛期河流的径流量,避免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更有利于对灌溉渠道和农田的保护和改善水利灌溉工程。与无坝取水不同的是,有坝取水则是在河流上修建堤坝,提高河流水位,以此来保证自流灌溉。其优点是可以有效解决因地势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地势低而无法进行自然取水的问题,缺点是扩大了工程建设投资。因此,在有坝取水的设计中,如何有效地提高河流水位就显得极为重要。在有坝取水的设计中,溢流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其既能够提高河流水位,也能够在汛期泄洪排汛。溢流坝的进水闸有两项功能,一是引水灌溉,二是控制进入灌溉渠的水流量。为了确保洪水期附近城镇、农田等的安全,还应该设置排沙闸减少泥沙进入灌溉渠。
2.3微灌技术
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满足农田灌溉中的节水要求,则需要考虑微灌技术应用。这是一种节水效果显著的灌溉技术,应用中可将流经管道的水转化为小水滴,对农作物根部进行滴灌,有效减少水分蒸发,突出农田灌溉技术应用中的节水特性。因此,在选用农田灌溉技术时,应给予微灌技术使用更多考虑,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良好的管理人员的专业优势,为这类灌溉技术应用效果增强及农作物正常生长提供专业保障。同时,由于微灌技术应用中的成本费用相对较高,需要相关部门能够从现代农业长效发展的角度进行充分考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而提升农田微灌技术应用水平,保持这方面生产活动开展中良好的节水状况。
3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存在问题与对策
3.1存在问题
农田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一是农民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程度较差,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仅仅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压力,认为节水灌溉方式应用效果远远没有常规灌溉好,且与节水灌溉制度相比,常规灌溉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不是很严重。二是受前人思维的影响,认为本地区的水资源充裕,对节水灌溉技术较为反感。三是灌区管理制度较差,设施设计标准低。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渠系渗漏严重、淤积堵塞的现象,农民苦不堪言,急于改变现状。四是部分地区由于产权关系和职责划分混乱,各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地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管理,使灌溉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大减弱。
3.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先进农业节水工程与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手段,让农民真实的看到节水灌溉的优点,从经济收益角度了解节水灌溉的好处,了解节水灌溉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而自觉学习先进的灌溉技术。二是加强农民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力度,让当地农民提高种植积极性,帮助当地建立完善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最终宣传并发扬节水灌溉的目的。三是秉承因地制宜的灌溉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地势及水源的具体情况,统筹分析制定适合当地的灌溉方案,并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农田的水土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四是积极促进水利管理部门与高校单位的深度合作。高校和地区水利管理部门双方优势互补,工学结合,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也为提高本地区农田水利设施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结语
通过对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应用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果更加显著,在技术层面上为其灌溉计划高效实施提供有效保障,避免加大这类工程建设风险。因此,未来在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优化其灌溉方式的过程中,应给予规划设计工作高效开展及灌溉技术作用发挥等足够的重视,促使具体的建设及灌溉作业开展更加高效、科学,实现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幸.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1):55,58.
[2]高艺馨,尚波.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分析[J].山西农经,2019(2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