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项目开展的策略 陈莉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0年8期   作者:陈莉
[导读]
                                                                陈莉
                                         (临泉线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有效地让区域活动发挥出作用,幼儿园应将有限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科学合理的放置素材;创建活动区域的相应价值,要努力冲破班级的束缚;科学合理地应用不同语言指导方案,要充分注重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游戏;策略
        游戏包含对于人生的模仿,是对于未知的探究。幼儿游戏指的是幼儿利用对于实际生活的理解、认识,在虚拟的情景中模拟与二次创造的实践活动,是目前幼儿园开展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方式。区域活动由于自身具备轻松的活动氛围、种类繁多的活动方式,可以充分对幼儿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教育,能够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完善自身的活动,所以幼儿园需要尽可能多的建立区域游戏活动,利用个别化学习去填补集体教学的不足,能够激发幼儿的主体性,推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针对有限的空间,合理放置材料
        针对目前学位紧缺的现状,大部分公办幼儿园都在超负荷运转。根据这个实际性的约束,我们要以节约的原则,幼儿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1)根据目前孩子数量越来越多的问题,大部分幼儿园都存在活动范围比较小,并且每个班级内的孩子数量比较多,班级内部的物品的放置空间比较小的问题。这就造成在建设游戏的时候会耗费大部分时间去进行材料的摆放,从而孩子的游戏时间就得不到保障,同时也对于游戏区域的布置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游戏开展前的材料摆放时间缩短,缓解教师们的压力,保障孩子进行游戏的时间,幼儿园可以把过道、画室、科学室、幼儿图书馆等辅助性质的教学区域科学合理地利用起来,同时每个班级可以设置一些相应的边角柜,去放置幼儿游戏时应该用到的材料,以此去解决空间小的问题。
     (2)可以让幼儿园的教师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幼儿一同操作去布置区域设施,这种办法可以提升教师、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使区域活动的进行给出多样的材料。例如,教师能够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利用空的水瓶制作成划分区域的小栅栏,废弃的书籍的箱子和水果箱可以变成“豆丁家”游戏中的小微波炉、小电视机、小饭桌、小凳子、小床等。
        二、要将活动区域改变成公共区域,冲破班级的束缚
        为了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区域游戏的教育作用,并且减少教师们的工作强度,幼儿园可以冲破班级的束缚,灵活应用区域活动。因为区域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的一项带有学习特点的游戏,并不是由教师在活动前创设的教学方案,引导幼儿按照教师的思维方式去达成的活动,所以在教师建设的能够对幼儿成长有帮助的环境中,应该让幼儿自己去设置游戏规则、标准、方法,在游戏中学习,主动地去完成活动内容。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假想,同时激励幼儿启发自主性、创新性、来跟自己去挑战。这就代表每个班级的游戏区域的材料相对来说要更多,可以设置出更多的游戏环境。这也体现出对于区域活动材料的放置和布置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假如一直让教师去变换游戏材料或者游戏设置,那就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会增加。假如可以将每个班的游戏按照班组的形式的互换,这样就可以节省了更多材料,同时也可以让幼儿不断面对新鲜的人、事、物以及情境,让幼儿能够得到更广泛地沟通交流的空间。幼儿们在接触的人、担任的角色、实际操作和沟通的方式跟以往的由教师设置的方法比较,都会有更多的变换。
        面对“区域互换”的出现,使得更多的人、事、物构成复杂的关系,能够让幼儿面临更加繁琐的问题情境,班级和班级之间也有了协作、竞争、礼让、为班争光等活动,幼儿可以从活动中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性的感情。区域的互换也因此更加扩充了幼儿的认识与社会性活动的经验,提升了有限教育资源的价值,也进一步推动了教师与幼儿间的感情。
        三、合理应用各种语言引导方案,充分体现教师引导的作用
        区域活动指的就是可以满足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发展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法,但是由于当前部分教师在区域引导过程中时长应用一些命令性的语言,如“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你应该这样去做!”等等,这就导致在一定范围内干涉了幼儿的行为,不能让幼儿完全自己去思考与操作,这样对于幼儿自主学习来说是有很大影响的。

为了能够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应用下面这种“开放性”的引导方式,去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发掘的积极性。
      (一)“转移式”语言的应用
        幼儿都存在着依懒性,在幼儿进行游戏过程中面临困难的时候,可能不喜欢自己主动去探究、思考解决的方法,并且大多数幼儿都会选择更加简单的方式,就是像教师去寻求帮助。遇到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尝试着将问题转移,让幼儿资源、自主地接受挑战。例如,在游戏时,幼儿们都想利用积木去搭建桥面。但是搭了一会,桥也仅仅搭了一半而已,没有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完成形状,幼儿们就是简单的摆放。教师在经过时,幼儿们就开始纷纷像教师寻求帮助。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故意表现出很惊讶的表情,回答:“老师也不知道怎么才可以完成?你们谁可以帮帮老师吗?”随后一位幼儿主动地回应老师的问题:“老师,那我来给您搭一个吧。”同时这位幼儿一边和教师交流一边与其他幼儿一起继续搭建起来。
      (二)“提醒式”语言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是具备一定知识准备的人,教师的责任就是给学生灌输知识。但是现代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渐地发生改变,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观察幼儿的变化上面,在清楚地了解了幼儿的前提下,去发掘幼儿的需求,推进幼儿逐渐提升,但是探究的过程依然需要幼儿自己去达成。提醒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法,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辅导的过程中,没有很直接地将游戏的方法、方式交给幼儿,而是利用比较间接的语言,引导幼儿找到新的思维方式和导向。针对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幼儿们对于教师的提醒式语言已经可以很好的感悟,这种方式既可以不限制幼儿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幼儿向着正确的方向游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手工课,幼儿们正在创建高楼,有个男孩子选择了其中很难的制作方式,利用剪刀将牙膏盒剪开,但是操作了很多次,始终没有成功完成,随后小男孩就有些想放弃了,把牙膏盒、剪刀一下扔到桌子上。这个时候,教师走到小男孩面前,用手指向旁边的同学说道:“可可你看,西西做的真棒!”这时候小男孩转头看向旁边的小朋友,很快就找到了一种新的办法,并且尝试着用伙伴的“先将其折好再去剪”的办法展开创作。很快,一座雄伟的高楼就呈现在他面前了。
      (三)“建议式”语言的应用
        假如说幼儿是水,那教师则是“饮水之人”,由于具备了合理地“引导”,才能够得到最终的“渠成”。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不重在教,而重在引”,因为针对教育方法的改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已经打破了以往拉着孩子的手往前走的方式,而更多的则是给予孩子学习方向,让孩子自己去成长,所以灵活地引导、合理的推进,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体现出很重要的作用。建议式的语言时常是通过询问的形式体现的,和询问式语言不用的地方在建议式的语言既提出了问题也给到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例如“可以这样试一试......”“如果这样不行那么想想别的办法”“我想......,但是没有......”等句子都能够完成。在幼儿角色活动区域有个小超市,游戏开始的时候买东西的人很多,但是一会的功夫其他的幼儿在买了自己想要的物品时就去各自忙各自的去了,偶尔会有一两个幼儿来“买东西”。超市工作人员就变得很清闲,但是心里无比的着急,而且不停的自言自语:“怎么没人来买东西呢?”就在幼儿要走开时,教师出现了,并且要在超市买东西,同时教师有意识的问幼儿:“超市里还有多少鲜奶呢?帮我数一数。”这就让幼儿发现除了“买卖东西”的游戏,还可以练习“上货”的游戏。最后幼儿试着努力计算着哪些物品被卖空了,也就使消极的情绪减少了。
     (四)“辨析式”语言的应用
        探究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亮点,针对区域的活动成果进行相应的展示,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感受区域的乐趣,还可以为其他游戏打好基础,辅助幼儿进行游戏经验的迁移,以此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类似的难题,给幼儿之后的游戏活动提供行为和情感上的依靠。在游戏评价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辨析式”或者“疑问式”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进行探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沟通积极性,让观点不同的幼儿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在这其中“说”的部分是活动经验的分享;“辩”的过程是思维方式的分享;“析”的过程是自身想法的提升。经过“辨析式”三个步骤的开展,幼儿变成活动的主体。例如大班的“娃娃厨房”游戏结束了,大家都安静的坐下来。接下来教师问道:“刚才我看到可可和妮妮都在小厨房里面切番茄,你们都用了什么方法呢?”可可:“老师,我直接把番茄拍扁了,就是外观不好看。”妮妮:“我用横着切的,但是切的时候番茄固定不住。”教师:“同学们觉得哪个小朋友的办法更好呢?谁还有更合适的办法吗?”同学们互相探讨,最终大家采用了切块的方法去进行新的实验。
        参考文献:
        [1]何桂香.幼儿园游戏课程—区域游戏活动评价策略[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5:44.
        [2]向建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
        [3]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