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技术在语文线上教学中的应用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焦泽蓉
[导读] 在实体教学不能如期开展时,线上教学的热度迅速升温

          焦泽蓉
          石家庄市第五十五中学

          摘要:在实体教学不能如期开展时,线上教学的热度迅速升温,并逐渐深入大众视野,成为教学主流形式。本文将浅析在线上教学中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模式来提升课堂魅力,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  线上教学  多样化  互动性
正文:
          在采用线上教学手段时,容易造成教师“满堂灌”的情形,这样长时间、大容量、单向输出易致学生视觉疲劳和精神游离,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因此,线上教学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加强时间的合理管控以及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互动性。
一、充分发挥自主预习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不乏《邓稼先》《说和做》等篇幅较长的课文,针对此类课文的研读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预习的作用。
          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当以教师为向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邓稼先》开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以下自学任务:
          1、把握整体脉络,梳理文章结构。如果把这篇文章看成一部壮美的“史诗”,那么小标题就是它的“诗眼”。请同学们速读后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研读具体情节,明晰伟人品格。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一部分对于邓稼先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请在文中圈画出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3、开阔阅读视野,升华爱国情感。收集资料,了解其他像邓稼先一样为国鞠躬尽瘁的科学家的故事。
          此类预习任务的设置既要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框架有初步了解,又要对重点内容有所突出,且能保证简明扼要、不宜设置过多过难。除外,也可以上传一些影视资料,采用一些更为生动直观的影像作品让学生在气氛活跃的观影中对所学习的主要对象获得初步认识,如此适时切换学习场景,使学生告别枯燥乏味的“虚假学习”、走马观花式的“浅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热度,有效改变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昏昏欲睡”的低效学习状态。
二、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课堂魅力
          1、采用视频互动环节引发兴趣。在“钉钉”平台线上教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倍感新奇。作为老师,我们更应乘势而进,利用这种特别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面对屏幕“活”起来。教师当以任务驱动和情境化的沉浸式体验,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时间,推进他们自我调控学习。在开展第二单元“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时,我们发起了以“寻找抗议前线最美逆行者”为主题的系列播报活动,让学生课前充分收集、整理素材,课上以小主播在线远程报道的方式为抗疫英雄们献上真诚的敬意,感受浓烈家国情怀的熏陶。
          2、利用幻灯片弥补板书的空缺。在线上教学中如何做好课堂笔记似乎没有实体教学里教师在黑板上示范那样操作灵便、直观简单。

在修给病句这一复习课程中,我充分利用幻灯片,使用自定义图形功能自画修改符号,以此对例题进行直观的讲解,把教师的“讲”与实践的“做”同步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
          
          3、增设抽测环节激发活力。语文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线上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定期抽测不仅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能起到良好的补短、鞭策作用,为提高线上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在病句、标点、排序等专项学习时,当教师讲授完成后便随即启动“精准教学通”平台,开启我们提前筛选的相关选择题以供学生检测,待学生作答完毕后再根据数据提示,选择其易错题进行重点讲解,以此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播放广播劳逸结合。为避免学生长时间直视屏幕可能造成的视力损伤和身心倦怠,我们七年级语文组每次课堂都会预留10分钟时间为学生统一播放“喜马拉雅”中的《骆驼祥子》语音朗读,在放松的同时也在听觉上“涉猎”了本册课本所推荐的名著篇目,集体以“听”代“读”拓宽了线上课堂的丰富性。
          5、及时反馈促进良性循环。学生在线上学习环节中的表现,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及时的反馈。在线上作业评选中,利用“钉钉”平台的“家校本” 功能既可以将学生的学习问题暴露出来,针对错漏之处进行标注,留下改进评语;也可以将学生的优秀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评为优秀作业以供班级群内所有成员共同观摩学习,不仅对学生个人起到了鼓励效果而且营造了浓郁的集体学习氛围,同时也为下次再度布置、表扬而蓄势。
三、加强课后差异化辅导
          教育绝不是千人一面的,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线上教育更应该运用多种渠道了解学情。在批改上传作业、查看抽测得分数据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共性问题在群里统一明确,个别困惑采用钉钉和微信进行私聊沟通,做到尽可能地释疑。
          我们虽将课堂转移至网络,以新的方式重新认识并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转型所提供的巨大帮助,曾经的辅助工具变成了现在的依靠窗口,贯通起了师生之间传道受业解惑的桥梁,使远程人变成了眼前人,使知识的种子可以伴随网络的春风播撒到千家万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不禁还要发问,作为一名教师借助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好?我们还需要具备怎样的科技素养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我们依旧需要不断反思,尝试改变,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 朱典锴.挑战即机遇 线上更精彩——以《赤壁赋》为例谈中学语文线上教学[A].教育信息化,2020(15):89-90.
[2] 王红霞. 职业学校应用网络技术构建“线上+ 线下”语文教学模式的手段[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2020(8):15-16.
[3]赵卫群 陈敏慧.线上教学新认识:从“内容导向”到“学习导向”[A].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5):36-37.
          
          
          
          石家庄市第五十五中学
          焦泽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