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 黄千益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
        
          黄千益

         张家港市梁丰初中2156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初始阶段,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而初中班主任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建设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是所有初中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对班主任在初中生班级管理中的定位和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初中学生的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逐渐开始步入青春期,身心都处于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情感丰富,对身外的世界充满渴望又极其敏感,个体意识强烈,开始运用逐渐形成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是三观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而学生所在的班级,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对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转变教学理念和班级管理模式
         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对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应当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上摆脱出来,以更加平等的心态参与班级管理[1]。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自尊心强,极易出现叛逆心理,班主任要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多地采取激励式教育,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同时,班主任应当从班级管理的“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参与者”,并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除了给予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人格形成,也能给予恰当的建议和引导,对学生喜爱的各项课外活动、兴趣爱好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
         2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民主参与和自主管理
         积极参与班级各项事物。“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班级管理的实际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在对班级管理的共同参与之中、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之上,学会相互尊重、民主管理。
         首先,班主任应当协助和引导学生,共同制定管理班级的各项制度。班主任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协商讨论,总结出班级同学要共同遵守的纪律。比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纪律等等,让学生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对大家意见的汇总、探讨、协商,总结制定出学生都赞同和遵守的班级管理制度;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举出他们信任的班干部,监督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让班干部成为联结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并充分利用好学生对同龄的班干部的认同,引导和鼓励学生共同管理班级、认真实施和落实各项班级管理制度。
         最后,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自主管理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实践阶段的学生好胜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和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和主体。比如对班级各项日常事物,班主任要放心地交给学生去自主处理,卫生、学习、纪律、礼仪、宣传、课内外活动等等[2],交给各科的课代表和班委去管理,班主任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关注和引导,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再予以协助;同时,对班委、班长、和各科代表,可以尝试进行定期的竞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通过这样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出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兴趣,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


         3提高自身重视程度,明确管理目标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高还是低、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设置是否科学与合理,对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会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需要班主任积极提高自身重视程度,并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积极的明确班级管理目标,从而为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引明确的方向。一方面,需要班主任积极摆正认识,全面的从内心深处重视起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并积极地将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工作和增强班级凝聚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相结合,有效的联合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班主任群体,一起探索高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并积极地分享班级管理经验,助力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效能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班主任结合实际的需要,合理的定位班级管理目标。如班级学生纪律差,就要在目标设计中强化对学生纪律的约束,班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就要在目标设计中强化信念教育,继而为班级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和实施指引方向。
         4积极发挥榜样作用,给予无声教育
         初中班主任要深刻理解初中学生的这种基本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并积极的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中有效发挥榜样的作用,给予学生无声的感染和熏陶,进而引导学生自觉的约束自身在课堂的行为,以更严格的要求标准来约束自我,从而助力班级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和实施。例如,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班主任积极的发挥榜样的力量,如要认真对待班级中的每一件事,积极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并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文明课堂用语,还要积极的带头遵守班级规则,不让学生做到事情,自己首先不能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能强迫学生做。此外,初中班主任还要积极的发现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并对这些事迹进行宣传,让班级学生想他们学习,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的成为榜样,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行为示范下,更加自觉与严格的要求自我,助力班级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5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初中班主任要积极的转变班级管理观念,正确定位自身在班级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积极的改进以往那种管理者的角色,有效的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有效的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和实施。需要初中班主任积极的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在进行班级管理中积极的和学生做朋友、做伙伴,平等而无差异的对待每一名学生,并积极的关心班级中每个学生的衣食住行,经常性的对学生嘘寒问暖,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经常性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此外,还要积极的在班级管理中多听一听学生的意见,及时回应学生合理的诉求,进而给予学生家一般的温暖,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用心和付出,继而助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为后续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打好坚实基础。
         6合理引入多样活动,带动学生参与
         初中班主任要积极地优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式,合理的引入多样化、趣味化和契合班级管理主题的活动,以有效的带动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参与活力和参与热情,从而让班主任和学生群策群力下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能和质量。例如,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去附近的博物馆、档案室、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等场所去参观,让学生在参观中领略我们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例如,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德育教育伴我行”为主题的分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该活动中积极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如何更好的配合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等进行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继而为后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班主任在初中学生的班级管理中,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改的要求,采用新方法、转变新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全素质。
         参考文献:
         [1]黄瑞媛.以人为本理念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艺术.[J]名师在线.2018,04,(24):95-96.
         [2]徐雁波.农村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家校沟通艺术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2,(06):192+194.
         [3]王爱花.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0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