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
广州市培英中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在心智上已趋于成熟,意识上更加稳定,思想上更加完善,这使得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尤为必要。而初中音乐又在学生成长、发展、认知中扮演着陶冶情感、开启智慧、涤荡心灵、激活思想、塑造道德的角色,实现德育教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深度渗透、充分融合、有机贯通,已成为新时代初中音乐教学必须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应该加强德育渗透,并深入挖掘初中音乐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素材、元素,使其更好服务于学生思想教育、情感机会、品德培养、意识转变,让学生在德育渗透的作用下更好学习音乐知识,获得认知蜕变。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教学;德育渗透;浅析
初中音乐所蕴含的德育、智育、美育、情育功能,使得其在德育渗透实现上有着更多必要性、现实性。一方面,由于很多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品德、意识、夙愿等正在经历转型与蜕变,面对诸多蕴含德育元素的音乐教学洗礼,对应的学习压力、不良情绪、不当情感等负面意识将会得到切实释放,既促使了其身心健康,又推动了其认知迁移,更实现了品德塑造。另一方面,由于初中音乐蕴含着诸多德育资源,其可以在潜移默化、无声无息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想洗礼、品质锤炼、情感陶冶,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完善意识、良好思想的目的。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至初中音乐教学,便成为新时代初中音乐教学得以更好开展的必然倾向。教师在实现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就教学方式灵活优化,德育资源充分开掘,教学路径适时拓展,在德育与音乐之间搭建桥梁,铺设道路,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好服务于德育渗透,更好作用于学生认知蜕变。
一、在开发学生智力中实现德育渗透,激活学生认知潜能
音乐在学生智力开发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跳跃的音符,丰富的情感,学生自会被引入空旷而宽泛的认知天地,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诸多意识、思想、情感等将会得到无限激活。同时,音乐教学的开展,可以于无形之间弥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在学生智力开发层面的不足与缺憾,达到强化左脑运用,开发右脑潜质的效果,促使左右脑的开发更加完善。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音乐教学指导时,可以通过对体味情景的创设,欣赏活动的开展,多元生态的营造,将学生引入符合自身认知特性的视域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开启思维,激活潜能。一是结合德育需要,创设丰富情境,促进学生潜能激活。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饱满、思想健康、内容向上的歌谣、乐曲、节目等,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元、欢悦的认知情境,并组织学生自主体味、感知、探究其内涵和价值,以达到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切实提升道德修养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开展诸如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担当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等。二是针对德育现状,开展音乐欣赏,推动学生智力开发。融入以音乐教学为辅助的丰富性、多元性、生动性德育生态,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将会得到充分提升,切实激活。既凸显了音乐的德育特质,又达到了开发智力的目的。
二、在开展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陶冶学生思想情感
很多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感化、教育功能,其可以为德育渗透的实现注入新鲜血液。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不同题材、体裁、风格、形式、内容的优秀音乐作品融入,切实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潜能,使学生在听、唱、演中陶冶道德情操,提升道德修养,进而达到实现德育渗透的预期育人目标。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建立起积极健康、民主平等、欢悦和谐的教学生态,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化下判别是非对错、辨析善恶美丑,带着更为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实现认知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凸显对学生的尊重,针对学生在音乐学习、鉴赏、探析、感知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给予其多元化、个性化指导,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入《国歌》、《歌唱祖国》等歌曲,让学生听着乐曲,于内心深处默默回味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景,感受我们华夏民族的豪情与壮志,萌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在构建多元活动中落实德育渗透,塑造学生综合素养
音乐的内涵十分丰富,外沿特别宽泛,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更应该加强对课外活动的组织、开展、设计,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以达到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等意识的目的,为实现德育效能提升而提供助力。例如,可以成立对应的合唱队、管乐队、舞蹈队等社团,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增强集体意识、观念。并在针对性训练、指导中锤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踏实勤奋、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节日,适当开展德育渗透,让学生在节日文化与音乐表现中释放情感,以切实激活自身音乐情感,丰富音乐内心体验。例如,在国庆节来临之前,让学生自主编排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红歌,在自我表现、实践、体验中献礼祖国。例如,借助集体合唱《黄河大合唱》,通过合唱,轮唱,对唱,独唱等多种表现方式,诱发内心共鸣,获得素养塑造。
四、结论
总之,实现德育渗透与初中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机衔接,既符合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倾向,又顺应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而且,在德育渗透的激活、带动、驱使下,初中音乐的功能、作用、价值将会得到充分彰显,切实发挥。因此,教师在实现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认知实际与发展需要为基础,充分开掘初中音乐中所包含的丰富性素材、宽泛性资源、多元性要素,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在切实发挥初中音乐德育价值的基础上,无限放大其功能,使学生在道德上受到感染、心灵上获得洗礼、情感上充分激活、思想上切实提升。为确保初中音乐教学效能逐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充分塑造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参考文献:
[1]毛静.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J].艺术品鉴,2019(02):306-307.
[2]李宏宇.论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教学[J].考试周刊,2019(01):176.
[3]马银杏.试析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中华少年,2017(08):189-190.
[4]刘亚欣.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6(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