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张韦
[导读] 科学而生动,精彩且丰富的课堂导入

         张韦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 贵州省毕节市 551600
         摘要:科学而生动,精彩且丰富的课堂导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效能的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课堂导入策略的探究,确保课堂导入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用性,是新时代每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着重关注的核心议题。因此,教师在落实高中历史课堂导入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与知识特性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设计出诸多蕴含科学性、趣味性、生动性、多元性的课堂导入策略,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为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推动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活动,更好提升自身能力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历史教学;策略
         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历史在高中学段学生学习、认知、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知识冗杂琐碎,内容繁多丰富,对于学生识记、思辨、理解、应用等能力培育、提升、塑造等都有着很高要求。这使得教师在落实历史教学指导时,必须加强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关注、重视、探析,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与开端,课堂导入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以做好课堂导入为抓手,借助诸多具有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的导入策略,对学生给予精准、多元、丰富的课堂引导,让学生在多元课堂导入驱动、作用、引领下更好学习高中历史,逐步提升综合素养。
         一、创设多元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历史兴趣
         融入丰富、精彩、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热情、夙愿自会获得充分调动与无限激活。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导入环节,应该加强对多元教学情境的创设,依托丰富而鲜活的素材、案例、资源等,引导学生充分融入其中,在直观感悟、深刻体味中开启学习旅途。一是加强对媒介素材的使用,利用多媒体图画、视频、微课等,为课堂教学开展营造出更为和谐的氛围,以切实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积极性。二是加强对历史故事的应用,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等引入学生视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三是加强对歌谣音乐的融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唱歌曲、听音乐,使诸多“恰到好处”的音乐元素更好服务与学生历史学习,让学生到这饱满热情、盎然激情投身历史学习探究,获得认知迁移。
         例如,在开展《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鸦片战争相关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在两段不同视频对比中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对于中国签订的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背景获得深刻理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激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同时,在开展《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歌唱《太平天国》主题曲的方式,开启教学导入,就太平天国运动开展情况予以评价获得认识与理解。
         二、巧设丰富教学悬念,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为了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悬念充分设置,让学生对开启新科学习萌生浓厚兴趣与饱满热情。而且,面对新颖、丰富、生动且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教学问题,学生的思维、意识、心智、情感将会得到切实激活,为促使学生积极投身探究、思考、解惑提供必要性铺垫。进而达到了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切实调动学生历史学习潜能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导入悬念时,一定要灵活取舍,科学把控,就导入悬念的难度、定位等适度调控,既不能脱离教材要点,增加学生探究负担,又不能太过简单,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


         例如,在《辛亥革命》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启自学前,设计如下蕴含问题特质的教学悬念,促进学生认识提升。具体问题为: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武昌起义的概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在教材中找出对应的具体知识,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获得对于本课学习要点的深入理解。
         三、灵活结合社会热点,推动学生主动探究
         很多社会热点、资讯、话题等,都可以作为必要性教学导入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迁移、过渡、衔接中学习历史、激活情感、释放自我。而且,由于高中阶段的很多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历史情怀等方面正处于成型期,这使得其对于很多社会热点普遍比较关注,而实现社会热点与历史课堂导入的融合,则更加符合高中学生历史学习需要。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时,应该通过对不同社会热点的灵活引入,让学生在现实与历史的融合与衔接中分析历史知识,深度理解不同学习内容的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既提升了可到导入的实效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实现认知素养塑造
         通过对已学知识内容的针对性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增强其知识识记,充分提升其逻辑能力、思辨能力,达到温故知新、认知迁移的效果。一是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理解,构建更为完备的知识体系,为新知学习开启提供完备而系统的帮助。二是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可以促进知识之间的有机衔接与充分关联,让学生形成更为严谨的知识逻辑,避免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彼此孤立,使学生在历史事件的纵向衔接、横向对比中获得认知迁移,进而切实促进对于不同知识、内容融会贯通。
         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回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中出现了哪些代表人物,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什么时候,以及对今后人类社会的影响等知识,在“故”知与“新”识进行关联更好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获得认知迁移与能力提升。
         五、结论
         总之,抓好课堂导入,提升教学效能,是新时代高中历史教学得以更好开展的关键与重点。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既要加强对基本教学内容的讲授与分析,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思辨能力、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塑造,并将其渗透至高效课堂导入的点点滴滴,以达到提升教学效能,塑造学生素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时,应该加强对教情、学情的科学研判,对知识、内容的充分探究,并借助形象性、直观性、丰富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多元性、有效性、发散性课堂导入的融合,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促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积极态度投身历史学习,获得认知蜕变,实现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军.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36):27.
         [2]沙红菊.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51-152.
         [3]王姗姗.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9(07):26-27.
         [4]敖明.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12):2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