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 莫媛媛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现代化教育逐渐趋于成熟化
          
         莫媛媛
         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现代化教育逐渐趋于成熟化,高中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关键的转折点,它既是初中教育的提升,也是迈向高级教育的一个过渡。也正是基于高中教育的特性,高中地理教学更偏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思考问题。通过地理知识与地图的融合,构建学生问题框架,让学生能够发散性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惯性。基于此,本文就对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概述。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地图教学;问题意识
         高中教育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教育决定了学生未来的人生轨迹。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我国高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老师讲解,虽然也能学到知识,但缺乏对知识的创新思考,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所以不少老师会通过介质来辅助教学,比如地图,通过对地图的多样化操作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理念。
1.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1.1高中生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的学习课堂非常多,学习竞争激烈,很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加上地理课程并不是高中教学的主科,所以学生在学习上并不是那么重视,因此在地理课堂上也表现出兴致缺缺。学生更愿意学他们感兴趣且擅长的科目,加上地理课程在成绩占比方面就不占优势,很少有学生对地理感兴趣,所以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都是被动接受,学习效率低下。老师使用的地理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很多老师都是沿用的传统地理教学方法,老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缺乏交流互动,课堂氛围单调枯燥,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要求,也没有教导学生如果利用地图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学习到的知识也有限,只能针对部分内容提出问题,较为片面。
         1.2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对一个科目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是很难学好这个科目的,地理教学亦是如此。高中物理教学缺乏创新性,课堂氛围单调枯燥,学生没有学习的乐趣,也无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高中阶段的学生,精力比较旺盛,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每个人的学习习惯都不同,他们不一定都喜欢使用用地图,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就算有问题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思考,不好意识说出来。


2.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2.1通过地图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
         地理学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起始阶段,老师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通过情境化教学引起学生的思考。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将课本中的插图与地图结合起来,制造符合教学需求的场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比如在学习人口容量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制作三张卡片内容,三张图片分别标注“乐观派”、“悲观派”、“中间派”,三张卡片阐述了三种不同的观念,学生们自行发挥想象,说出自己的理解的想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感知能力。目前我国高中教育逐渐趋于完善,相关教育教学设备也比较全面,很多多媒体设备也应用到了教学中,基于多媒体的性能优势,可以帮助老师构建系统性的教学情境。比如在学习有关环境污染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在多媒体上找出环境污染严重和环境良好的图片进行对比,这种直观性的对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产生的巨大危害,然后让学生想想引起这些污染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2.2利用地图,养成习惯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地图的使用频率较高,很多教学环节都会涉及到对地图的使用,所以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有必要的。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老师首先要认识到地图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生们怎么用地图、怎么查阅地图。地图中有些知识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比如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地图方向、图例。学生学会看图之后,可以通过地图进行延伸性思考,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生活知识串联起来,提高个人应用能力,比如以观看城市地图为例,沈阳作为观察目标,通过对地图的观看,我们可以整理出沈阳的框架体系:历史景观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昭陵、张氏府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花生等。从工业的角度来说,沈阳地理位置较为好,位于我国环渤海工业带,代表企业有沈飞集团、沈阳机床厂等。流经沈阳的两条河流有浑河、辽河,通过对地图的观看和平时知识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学会整体性思考,如何将知识进行框架延伸,从而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2.3分析地图,提出质疑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地图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两个不同地段的地图拼接在一起,拿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观察两张地图中的不同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比如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我国城市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可以将这几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图片调出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展示给学生们观看,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对两个阶段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让学生思维往用地规模、城市布局这些方面靠拢,提升学生的细节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地图城市观察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3.结语
         高中生的思维比较发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导向,利用地图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宝善,刘健.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艺术教育,2017,3(10):123-125.
[2]李存霞,朱志伟,安琪飞. 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图能力存在的问题与培养方法[J].高中教育,2017,8(11):55-56.
[3]姚远,刘必渝,刘光辉.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地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教育导刊,2017,8(3):99-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