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井元良
[导读] 初中历史在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育

         井元良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秦韵初级中学 陕西省商洛市 726000
         摘要:初中历史在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育,人文素养、爱国情怀、健康人格塑造等方面都扮演者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推进,学生的知识构架将会更加完备,认识视野也会无限开阔,既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又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但是,由于初中历史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冗杂,很多历史事件、时间、人物、观点、思想等都比较抽象,与初中学生的认知现状难以契合。同时,很多教师在开展初中教学时,已经习惯了“照本宣科”“讲授灌输”,以致教学方式比较枯燥乏味,课堂生态不够丰富多元,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历史故事宽泛的外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特性,使得将历史故事融入初中历史教学,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现实性。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历史故事的融合、应用、贯通,以促使学生在丰富的故事素材、多元的历史生态、生动的认知视域更好学习历史知识,逐步提升历史素养,切实实现认知蜕变。
         关键词:浅析;历史故事;初中历史;历史教学;应用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在长期以来的传统认知观念中,历史学科总是被冠以严肃、枯燥、乏味的形象。而且,在很多学生意识中,也总是认识历史学习比较无趣、历史知识难于把握。为了切实改变这一不利现状,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指导时,应该加强对历史故事的应用,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的具体定位,来设计蕴含历史故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历史故事的引领、驱动、作用下更好学习历史知识,实现认识蜕变。进而达到切实激活学生思想情感,逐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科学提升教学效能的目的。
         一、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是帮助学生系统、完备、充分学习历史知识,感知历史特性、解读历史内涵的认知载体,对应的知识构架比较完备、教学内容趋于完善,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同时实现认识视域拓展,获得价值观念塑造。但是,对于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随着其自我意识的彰显,认知发展的提升,在历史学习上也表现出更为迫切的夙愿,更为独立的个性。这使得教师必须在寻求教学方式变革,教学内涵创新上寻求突破。而历史故事的适时引入,则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创设出更为多元、丰富、鲜活、生动的认知情境,进而促使学生带着饱满热情、浓厚兴趣、积极态度投身历史学习,获得实现发展。一是利用历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导入时,利用历史故事激趣、设疑、造势,将学生引入更为生动、鲜活、丰富的故事情境,以切实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为促使教学指导开展铺设道路。在内容解析时,利用历史故事,完善教学内容,弥补教材之外的知识和信息,为促使学生精准、充分理解历史知识、问题,走出认知困境而提供帮助。在以历史故事为辅助的教学情境驱动下,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会得到逐步提升,充分调动。二是应用历史故事激活学生情感。可以将历史故事转换为对应的视频、图画、音频、微课等,使学生的思想、情感、意识获得多元刺激,于无形之间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既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完善了学生认知。例如,在《三国鼎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三国演义》官渡之战的故事,并利用故事性视频、图画等作为辅助,创设出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曹操这一历史形象,深刻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认识到三国属于局部统一,鼎立局面的形成促进了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为新的统一做好了铺垫等学习内容。


         二、借助历史故事,突破教学关键,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很多历史知识点都具有覆盖面较广,时间跨度大,内容错综交织等特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如果缺乏完备的知识构架,丰富的学习积累,则很难突破一些重点知识,关键问题,其学习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历史故事的适时引入,则可以对于诸多课本节删知识形成有效扩充、完善、弥补,既辅助性促进了教学的发展,效率的提高,又填补了学生的认知空白,为帮助学生充分、全面、高效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获得发展而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更多铺垫?。尤其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复杂的历史事件,深奥的历史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历史故事的驱使下深度解读,有效学习。例如,在《贞观之治》教学中,为了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唐太宗和武则天两位历史人物,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起的一定推动作用,加深对相关历史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电视剧《隋唐演义》、《至尊红颜》、《贞观长歌》等片段剪辑,让学生深刻了解两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性,治国策略,理政方式等,进而帮助学生逐步化解教学难点,获得认知提升。
         三、依托历史故事,拓宽教学路径,塑造学生历史素养
         不同历史知识点之间,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凸显内容的逻辑性,是促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开展的关键所在。为了切实塑造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教师可以以历史故事为依托,实现对教学路径的拓展,让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探析中更好学习历史。一是在故事呈现上寻求多元化。不论是讲历史故事,还是展示历史素材,都应该凸显其趣味性、故事性、生动性特性,让学生在思想认识、情感意愿获得充分刺激,为拓宽教学路径提供铺垫。二是在故事引导上实现丰富性。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认证特性与发展需要,在问题解答,个别指导中融入对应历史故事,实现故事与教学的有机衔接,凸显出教学的差异性,丰富性,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更好发展。例如,在《洋务运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课外自学任务,让学生自行搜集“关天培英勇抗敌”的故事,让学生巩固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故事,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继而达到对初中历史教学路径的无限拓展。
         四、结论
         总之,为了彻底摆脱初中历史教学枯燥、乏味、单调的现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强对历史故事的应用,使诸多蕴含真实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历史故事深度融入学生认知视域,为历史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为学生学习历史给予多元助力。同时,在历史故事选用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特性与知识内容的研判、探究,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定位选择对应历史故事,在历史故事与教学内容交相辉映、紧密融合、有机衔接中推动教学效能提升,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使历史故事更好服务于初中历史教学发展,更好作用于学生认知迁移蜕变。
参考文献:
         [1]林宇龙.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9(11):71.
         [2]褚夫梅.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
         [3]蒋美英.浅谈有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J].考试周刊,2019(51):132+153.
         [4]赵荷菊.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2018(23):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