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玲
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 甘肃省 兰州市 730060
【摘要】高考成绩不是高中学习的唯一目的,却是绝大多数考生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追寻,精致高三政治复习课堂,提高课堂有效性势在必行。析高考,,从高站位把握政治高考走向,研政策、研课标、研考纲、研考题树立标准意识;以人为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知识落地,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热度、高度和深度,增强高三政治复习有效性;把握高考,提高备考科学性。让高考的满意和无悔,为考生在花样年华通过汗水和努力给自己的青春进行加冕,用自己的选择去坚实人生方向的全新起点。
【关键词】高考 标准意识 核心素养 科学备考
高考,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命运的考试。高考成绩不是高中学习的唯一目的,却是绝大多数考生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追寻,因此高考动向自然而然成为了高中课堂特别是高三复习的指挥棒和信号灯,政治课堂亦不例外,高三政治复习必然服从和服务于高考。从2013年到2020年全国卷高考题38题的横向和纵向对比中,对于如何备考全国二卷主观题38题,即《经济生活》主观题如何进行高考备考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析高考,树立标准意识
从高站位把握政治高考走向,研政策、研课标、研考纲、研考题明确高考考什么。第一,研政策,把握教学走向。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特殊使命,具体体现为“一点四面”、“一体四层四翼”,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从16年开始启用三套全国卷以来,全国卷38题核心素养侧重于考场学生的科学精神,也会渗透政治认同。第二,研课标,把握教材定位。《经济生活》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课程目标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了解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懂得诚信的价值,增强规则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整本教材四个单元设计基于生活逻辑,体现学科知识,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第三,研考纲,明确高考重点。考纲规定,高考政治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上述能力考查目标实际上是思维的过程,通过思维结果可以推测考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和思维品质。2020年全国二卷中38题“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正是要求学生在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科知识展现经济传导过程,实质是就是要求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课程的设计思路、系统把握课程的内容目标要求,尤其是要把握好课程标准的变化发展情况,树立标准意识,以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今年教育部对2017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在这样的课程定位之上,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特殊使命,也决定了高考全国二卷在38题命题上常常以城乡经济、企业经营、某地经济发展为题材侧重考查学生科学精神,38题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注重对教材主干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既有横向同一层面的综合(微观知识的深入分析),亦也纵向不同层面的综合,既有过程又有结果、具有纵深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就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选择、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关怀、对话”,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提升教学的人文性,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效果要有长期预期,不能着急让学生能力培养变现。
知识落地,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最近几年的高考考题启示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是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性要求,在课堂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能力。为此,高三政治复习中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在鲜明地给学生提供基本价值标准,有力地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学习的同时,给一些生活现象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交流;给一些典型案例资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给一些价值冲突情境,让学生自主去比较选择;创造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实践、锻炼,实现知行统一,以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提热度、高度和深度,增强高三政治复习有效性
关注这些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高考政治试题呈现出不回避热点、直面热点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时效性。这就启示我们在高三政治备考中要突破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仅满足于记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课堂上授课中专注于热点与当前课堂知识之间的知识关联,会忽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切入点设计习题等问题,不仅要增强高三政治复习课的热度,更要增强其高度和深度。面对热点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追问:刨根问底、深化认识;反问:逆向推想、小心验证;推论:由此及彼、拓展新知;联想:发散思维、建构联系。从教学过程来看,不论何种模式,学生都需经历冲突情境;种种探究议题过程中获得深度学习,如学生需进行分析、综合、评论、创新等高层次思考;体现出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特点。[ 洪瑀捷.网络辅助议题中心教学法:提升“国中”生批判思考能力之研究[D].花莲:东华大学,2007]培养学生纵深思考、扩展延伸的思维品质,以更好地适应高考政治试题地变化。
把握高考,提高备考科学性
坚持以能力和素养考查为主导的高考命题改革冲击传统教学模式,高三政治复习课堂授课当中,针对教学实践中频频出现的教学特别是备考复习下的短板,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具体方法:1.夯实基础,整个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透彻解读,增强学生对于学科重要事实和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广度;3.通过对于热点材料不同角度设问以及深度追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4.把握高考方向,明晰高考考法,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掌握高考解题方法,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专业性、学科性;5.在教学中渗透政治常识,增强学生政治参与能力。
在新高考改革之下,转变政治复习方式,发挥政治课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强大功能的同时提高政治复习课堂效率和有效性势在必行,让高考的满意和无悔,为考生在花样年华通过汗水和努力给自己的青春进行加冕,用自己的选择去坚实人生方向的全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