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措施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刘绮娴
[导读] 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
        
         刘绮娴
         中山市沙溪镇教育事务指导中心  广东 中山 528471  
         摘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音乐的重要构成部分,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在初级中学阶段有效运用民族音乐,科学进行民族音乐知识传承,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各类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民族音乐;运用与传承;方法
         民族音乐分为很多种类和类型,不仅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地域性音乐旋律,还包括各类的民族乐器以及民间说唱、民间戏曲音乐等等。将民族音乐科学引入到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加强我国民族文化了解,重塑学生文化信仰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当代教师一定要积极创新,有效利用各种手段来有效运用和传承民族音乐,从而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品质。
         一、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科学运用
         (一)民族音乐在音乐知识中的运用
         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还是音乐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对于基础音乐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才会进行深度的探究及有效的运用[1]。因此,教师要想科学的进行民族音乐运用和传承,不妨从音乐基础知识的进行实施和探索。例如在教授学生一些基础旋律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特意的用一些著名的民族歌曲对学生进行有效性讲解,从而让学生在有效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品质。
         (二)民族音乐在音乐技能中的运用
         除了教师可以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为大家进行基础音乐知识讲解之外,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彰显民族器乐特点的音乐片段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例如在进行歌曲歌唱以及音乐节奏掌握时,教师可以采取声势训练法以及民族器乐演奏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歌唱旋律训练。如面对某一段难解的旋律时,教师可以先将这个旋律对学生进行一段基础讲解,待学生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再将整个旋律分成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加入一些声势训练的动作,利用这些动作来帮助学生熟悉这段旋律,待学生能够对于这些旋律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将一些特定的民族器乐加在其中,利用民族器乐特殊的音色来逐步取代和引领学生对于整个旋律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在练习中有效掌握相关的音乐旋律。
         (三)民族音乐在音乐品格中的运用
         音乐品格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音乐表达情感后对人的性格或者思想品质的影响。每一首作品或者每一段音乐都是有着独特思想的,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我们在听到某个音乐作品后,其歌词或者旋律就会带给我们一种独特的感受,我们就会在这种感受中受到启迪,进而从产生一种情绪。音乐之美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育,就是对于人类品格的塑造[2]。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一些特殊的音乐表达方式或者器乐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激发他们对于美好品格的追求,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西北高原的场景,接着再采用对比的方式为学生播放一段苍凉的秦腔,从而让学生在画面以及音乐的渲染中理解音乐中的情绪,体会西北人民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情以及热爱。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采用“云旅游”的手段来走进东北的白山黑水,让学生在东北二人转热情与欢闹的氛围中体会到他们对于生活、对于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四)民族音乐在综合品质中的运用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当代教育已经进入深度改革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教学开始突破传统的技能与知识教育,逐步走向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综合品质的全新阶段。在这种深度素质教育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的理念下,教师科学引入民族音乐的各种音乐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和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播放一段民族戏曲音乐,接着将这首民族戏曲音乐创作的背景、构成元素以及表现方式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讲解,进而在加强学生对于民族戏曲音乐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增强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品质。
         二、民族音乐科学传承的有效性方法
         (一)实施科学引领,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推动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强大的动力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习者主动投入精力与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还能激发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不断探索以及研究中迸发出全新的思路和火花,有效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3]。因此,要想科学进行民族音乐传承,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教师就必须积极寻找学生认可或者熟悉的契合点,从而利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开始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大家熟悉的民族音乐,待学生对于某一点有了兴趣之后,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进而通过这种引导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更多相关技能与知识的研究中去。
         (二)采取多元方法,有效增强教学效果
         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进步以及教学方法的发展,各类科学有效的学生培养方法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也应该积极学习、有效论证,从而将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到日常音乐教学中,进而有效科学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例如教师可以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可以积极采取情境教学或者合作学习等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在教授某一民族歌曲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各类电子手段来为学生营造一个音乐情境,待学生对于音乐背景、音乐蕴含情感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或者技能的讲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讲解完毕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对于刚才涉及到的音乐知识以及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在这种讨论中有效掌握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音乐综合水平。
         (三)开拓培养理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当代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有的知识都在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及发展,教育作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的岗位,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不断汲取全新营养的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学生培养理念和方法,有效提升其综合效果[4]。在当前音乐教育中,很多民族音乐或者民族器乐培养的目标都是“传承”“精英”,也就是培养目标就是某一项技艺的传承人或者深度学习者,而对于那些大众的学习者却是存在着一定的认知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民族音乐或者民族技艺要想不断的被传承下去,不断的被发展以及发扬,那么就必须打破这种思路,积极引入大量的基础学习人才,进而在大量基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传承,有效发展。具体来讲,当代初中音乐教育应该积极进行各种民族音乐的“普世”教育,让学生对于所有的民族音乐、技艺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在这种了解后有效遴选,并科学合理的投入到自己个性化的选择当中。
         总之,初中音乐有效进行民族引入、运用以及传承和发展,无论是对于当代音乐教育多样化发展还是对于民族音乐发展都着重要的意义。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索以及论证,从而在不断增强自身引领以及教育的有效性的基础上,为学生科学培养以及民族音乐有效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乔冠绮.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传承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75):155-156.
         [2]刘畅.民族音乐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传承[J].新课程,2020(27):227.
         [3]张莉忠.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中学课程资源,2020(04):47-48+36.
         [4]孙志周.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当代家庭教育,2020(08):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