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江
高安市吴有训实验学校 330800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活动是建立在核心力量训练基础上的,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已经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师也更加重视对于学生核心力量的训练,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让初中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有显著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训练方法要科学、正确,训练期间也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对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融入,对于初中学生体育素质的改进和提升意义重大。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核心力量训练;落实
引言:近几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越来越重视。在核心力量的训练中也要借鉴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关于核心力量的训练是各个体育机构都比较重视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有利于预防伤病的出现。但是,作为体育教师,也要思考这种专业的训练方式是否适用于初中体育教学,还有如何进行更有效的训练,这些都是需要体育教师去进行深入思考的。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落实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
现在父母对孩子身体素质这一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学校也要在体育教学方面不断的改进。核心力量的训练在体育教学中是比较重要的,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的进行运动,避免在运动过程中伤病的出现。核心力量训练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稳定重心和传递力量。
二、在开展核心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模式陈旧
在中国的教育模式下,体育教学一直得不到重视,学校过于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体育、音乐、美术一类的科目,这样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不利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且陈旧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
(二)、偏远地区教学资源缺乏
偏远地区不仅在普通文化类教育方面缺乏教育资源,在体育类教学方面更是这样。他们不仅缺乏师资力量,并且缺乏体育设施、场地等硬件设备。
(三)、体育教学方法不恰当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以被动为主,并且进行体育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考试,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三、初中体育教学落实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措施
(一)、发展核心力量的各类跳跃练习
1.移动跳跃
移动跳跃是比较常见的跳跃类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协调跳跃的能力,还可以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双脚跳跃式运动是指双脚合并站立,然后进行前后左右来回跳跃。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跳跃的难度,例如单脚跳、跨步跳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弓箭步跳
弓箭步跳包括三种,原地箭步跳、跨步跳和弓箭步跨。弓箭步跳在实际操作时非常简单,类似于弓和箭的跳跃。学生在起跳后需要举手,并且保持姿势不变,当着陆时要保持身体稳定,并且要保持身体不动。跳跃时是站在一只脚上,摆动双臂向前跳,然后再踏出另一只脚,在着陆时需要保持重心稳定,根据难度的大小,可以适当改变起降的方式。
(二)、结合球类的各类核心力量练习
1.保持身体平衡的练习
保持身体平衡的练习可以采用静态练习,例如单脚传球等。一个脚球指的是一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的一只脚站在另一个人的对面,玩抓球和传球的次数。可以进行横向传球,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好,可以在球上练习,也可以适当增加单脚球的难度,可以利用身体进行支撑或者是用脚来支撑。
保持身体平衡的练习也有动态练习,例如仰卧起坐、两脚在球。动态练习是在静态练习的基础上增加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练习的难度,也会提高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和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设置相应的培训难度。
2.发展协调用力的训练
在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腰部力量和协调力在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要通过安排各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腰部力量和协调力,例如,可以练习投掷固体球。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保持一定距离,肩蹲站,将手举到下铅球,硬顶着向上移动。
(三)、腰腹部力量的练习
1.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有三种新做法,包括“v”型仰卧起坐、跨腿仰卧起坐和夯实。“v”型仰卧起坐指的是坐起来并且直腿分开到一定的角度,脚趾朝上,使左脚和右脚向上移动,以接近转弯。跨腿仰卧起坐是指双腿交叉,每次向上时都用左手触摸地面,然后再右转。夯实是指学生呈半仰卧的状态,腿和膝盖都离开地面,手指交叉。
2.俯卧撑
做俯卧撑可以有很多新姿势,比如像移动俯卧撑,就是在做俯卧撑时手和脚都可以进行移动,并不仅仅是一种俯卧撑的姿势。比如说像双手向上推的姿势,将双手合在一起,逐渐向身体两侧伸展,然后再合上。
(四)、日常训练的注意事项
1.加强对于核心力量的训练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核心力量的训练,让学生在锻炼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和体育能力,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基本的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此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核心力量训练的优势,促进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2.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学生在潜意识上不重视体育课,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更有趣的教学方式。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制定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案,让学生们在体育训练中体会到乐趣。教师也可以吸收一些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到自己日常的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可以体会到比较新鲜的感觉,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于体育训练的兴趣。
结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落实核心力量训练,比较符合现阶段学生生理发展的需要,并且对于学生掌握新的运动技能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为教师来说要把握好在初中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与专业核心力量训练的“度”,对于体育教学来说这只是一种补充教学方式,并不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体育教师还是应该以教学大纲为主,结合学生具体身体情况加以运用,尽量调动学生在训练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相关体育技能的把握,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小腾.核心素养愿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之转变[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 ( 2) : 168-169, 172.
[2]王玉涛.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才智, 2017( 26 ):123.
[3]徐刚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7(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