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黄鹏程
[导读] 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初中政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鹏程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子江中学 362261

         摘要: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初中政治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与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应用体悟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迅速理解教材知识而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强化法治思想,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理性应对并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自己。
         关键词:体悟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研究
         引言:新课标下,教育部门开始对道德与法治课提出要求,要将情感价值观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教育目标,与以往的德育课程是不同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要加强初中生对各类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初中生品质思想的正确引导,为了让初中生情感价值观方面有良好发展,教师要增加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亲身体验,产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深入了解。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入体悟式教学,是一种提升初中生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借助道德与法治课中体悟式教学的开展,提升初中生的情感体验,让初中生具备更加良好的综合能力。
         一、体悟式教学概念
所谓体悟式教学,是教师借助游戏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一些集体的活动中,加强对抽象目标的感悟以及理解。从表面的意思进行解析,体悟式教学注重的应该是体悟的过程[1]。体悟可以说是当下国内教育中比较缺少的环节,因此体悟式教学的开展,是对现有教学以及教育的一种补充。体悟式教学中的“体”强调的是身体活动,也就是亲身参与到一些实践活动中,与过去在为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理论讲授是有区别的,教师要对抽象的内容展开适当延伸,让学生可以加入到相关的实践体验中,从而对知识就会有切身感受。所谓悟,就是对知识展开深入思考以及理解,倡导的是学生在对一些知识展开学习的时候,要加强思考和体会,对智慧发展中要开展的高峰体验。体和悟的结合,让学生可以对知识更加充分地掌握[2]。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在课堂的充分投入,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综合素养。
         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中教学阶段,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基础性和过渡性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初中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独立意识也很强,教师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友不能没有原则这个知识点,我引导学生对课本里“小川带给我的烦恼”的四个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分别对“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吗?”这三个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觉得作为朋友应该答应小川的要求;有的学生觉得不应该帮他,而应该马上向家长和老师汇报情况;也有的认为暂时不应该告诉别人,可以先通过自己向他讲清楚道理,告诉他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来引导小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们在激烈的争论中慢慢地找到共鸣:友谊不能没有原则,不能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友谊。这也正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兴趣引导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就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三、运用多种形式的体悟式教学素材和形式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将体悟式教学方式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或某一种素材,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运用多种形式和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运用时政演讲、主体辩论以及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这样的体悟式教学之下,让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和知识,了解相关内容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而且学生在表达、分析问题方面以及思辨能力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体悟式教学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要灵活,不能死板,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四、创设体悟情境,开启体悟
体悟式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为学生创设恰当的体悟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自愿且积极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体悟教学实践的关键就在于体验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情境学习,开启学生的体悟学习之旅。教师可以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的情境创设,保证学生参与情境的积极性,为提升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感悟与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走进老师”一课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感悟师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与教师之间相处的情景,如老师推选“我”当班干部时、老师表扬“我”进步时、老师批改“我”的作业时、老师批评“我”上课开小差时等,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与老师相处的点滴画面,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他们熟悉的情境中感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分享在不同的情境中应当如何和教师相处,进而深刻体会教师对学生的情感。
         五、组织体悟交流,深化体悟
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发表意见和见解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交流感悟、深化体悟,在这一环节中,不同学生、不同小组的想法进行了相互的碰撞,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别人的想法调整修改或者与之交流辩论,进而实现体悟结论更加深刻完善。学生在总结时难免会存在看待问题的方法不足、甚至思路偏激的状况,而在全体的交流总结中,通过教师恰当的引导和学生间的交流体悟,对前两个阶段的体悟实践加以总结,使学生站在更宽、更广、更高的视角审视知识。
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感动中国》中有关生命的人物故事,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体验,营造生动的多媒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出讨论问题,生命的态度影响生命的质量,结合教材中的材料学生分组探究,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思考时间,鼓励学生排除每组代表汇报结果,其他组可以对其提出补充或者质疑,进而深化对充盈人生的理解,促进学生人生态度的升华。
         六、完善评估机制?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强调评价的作用,提高相应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合理的评价体系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而且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评估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和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评价的运用,以达到体悟式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收集学生的不同信息,以客观评估和指导学生的行为,学生可以使用自我评估、相互评估和小组评估方法来评价自己。?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体悟式的教学需要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效用,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力,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全面参与知识理解、实践的发展过程,做大限度地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然,刘岚.活动设计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初中活动型学科课程《道德与法治》为例[J].江苏教育,2018(83):45-46.
[2]孙邑.创设思辨情境 培养思辨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实践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8(18):21-22.
[3] 陈庆华.体悟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