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香
临高县实验小学 海南 临高 571800
摘要:小学中高年级的歌唱教学需要从曲调、音律等多个方面进行学习,同时歌曲的演唱不再仅仅维持在歌唱这一个层面,同时也应该注意情感的表达。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变得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着教学压力,这种状况需要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途径,让学生快乐歌唱,演唱出歌曲的内涵和情感。本文主要分析小学中高年级歌唱教学难点突破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歌唱教学;难点;策略与方法
小学阶段歌曲教学难点的形成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歌唱技巧的把握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有限。进行教学工作就无法避免教学难点的出现,每一门科目的教学都有其难点和重点,但是,教学工作正是在不断克服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改进的,歌唱教学也是如此。歌唱教学需要教师针对难点进行分析,发现教学难点所反映的教学问题,进而针对教学难点提出改进措施并加以落实[1]。
一、转化知识学习的方法,利用熟悉的词曲进行知识的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即便是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学生,对许多音乐知识的理解也存在不足,这就造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不能按照原有的进度或者方式进行。这不仅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在教学过程中,转变知识教学的方法,寻求合理的知识教学方式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2]。从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难点节奏这一问题来说,这一直是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难点,虽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在寻求良好的教学方式,但是从教育实践活动来看,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仍然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对歌曲的重复大量练习,但是这一方式的教学效果不佳,转变教学思路是必要的。
对于学生难以掌握难点节奏的问题,究其原因,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音符时值的知识没有足够把握。歌唱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歌曲的大量练习,但是一些歌曲演唱的知识却是学生学会歌唱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并掌握,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知识的讲解转化为对熟悉词曲的演奏,例如前一段时间耳熟能详的歌曲《小苹果》,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有其特殊原因,这是由于歌曲的旋律的原因,那么这首歌曲中的旋律就可以应用于教学中来。这一方式的应用性在于理论知识于许多曲目上都有所展现,由于知识的单一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但歌唱一些熟悉的曲目却可以让学生更明确地了解到该歌唱知识的含义。
教师运用熟悉的词曲进行知识的转化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具体化的教学方式,该种方式的运用一方面需要教师查找符合相关知识讲解的歌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歌谣进行练习,这一过程会因为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而降低教学的难度,进而在学生掌握歌谣节奏难点的基础上对音符时值这一知识进行讲解,从而完成知识讲解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重点的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演唱练习来达到演唱水平的提升是一项常见的方法,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把握不到位,在传统的歌唱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逐句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演唱要点,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收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采取逐句讲解的方式,学生对一首歌曲的练习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以逐句练习的方式为重,但是歌曲的演唱不仅要看中心词句的演唱效果,整体的演唱节奏和旋律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种教学不利于实现整体与部分的融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重点的教学是另一个教学方向。
每一首歌曲在旋律上都有其特别之处,这也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旋律的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把握,以整体的旋律带动部分,另一方面需要对部分有难度的旋律加强练习,避免出现难点部分的演奏失误。
这种教学思路之下,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教育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歌唱过程中的难点进行重点分析,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把握的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难度划分,从而根据难点划分的结果决定教学时间的长度,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难度划分尽可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工作的核心目标是要让学生把握歌曲旋律中的难点和要点,对其进行重点练习。学生在完成了重点部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握整体的旋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旋律的难点和要点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在对歌曲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演唱做进一步的调整,从而更好地进行歌唱。
这种有重点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其突出特点,一方面,小学阶段,歌曲中存在的教学难点和教学要点相对较少,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对这些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如果要想实现与逐句教学相同的教学效果则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更为注重歌曲演唱的整体性,在后期的整体教学中实现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把握。
三、采用趣味性的活动,实现趣味性教学
小学阶段学生更为活泼,音乐教学本身也是一项具有趣味性的活动,音乐教学不应该让学习的压力泯灭了学生本身对于音乐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有意思的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从而丰富音乐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真正体会到音乐中蕴含的情绪,实现词曲与感情的融合,让歌曲教学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深度[3]。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歌曲中的故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例如在歌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练习一些民族舞蹈,在进行民族乐曲的演唱过程中加入进来,另外舞蹈还可以进行改编,将其改变为具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如不同的人们之间交流交往的故事等,从而丰富歌曲的涵义和情感。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歌曲故事性较强,因此,故事剧的编排可以作为音乐演唱和练习的背景活动,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歌曲的创作形式,也有利于学生在长时间的音乐演唱练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更为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每一首歌都有其背景,进行故事剧的创作不只是为了娱乐学生的日常学习,这种方式对于歌唱教学也有深层次的意义。
故事剧的编排应该紧紧围绕歌曲的含义进行,故事剧的编排一方面需要学生的想象,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故事剧的排练过程中也会加入自身的情感,这实际上是一种学生感受歌曲情感的方式,而情感的加入正是歌曲演唱的调节剂,这可以让学生的演唱更具有情感,而感动人心的音乐恰恰在于情感的融入[4]。另一方面,故事剧为歌曲的演唱提供了一种合适的背景环境,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音乐的演唱才可以体现出其表达的合适与否,故事剧的编排提供了一种检验音乐演唱效果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丰富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
结束语
音乐教学难点不能突破必然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从目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师过度提倡以“练”实现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对歌曲教学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种方式的过度提倡则会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倦怠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歌曲等潜在的教学素材,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活动的完善,这些策略和方法对于学生进一步突破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难点有积极作用。当然关于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不仅仅只有这几种,更为广泛的教学策略值得教学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加以探索和验证。
参考文献:
[1]孙菲.丰富体验,快乐歌唱——浅析小学中高年级歌唱教学难点突破的策略与方法[J].中国民族博览,2019(12):23-24.
[2]岳维菁. 关于小学中高年级唱歌教学策略的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3(9):23-23.
[3]佟圣金. 小学歌唱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2019.[4]
[4]张宇星. 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有效性策略浅析[J]. 北方音乐,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