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蒋蓓蓓
[导读]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
        
         蒋蓓蓓
         江苏省清江中学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1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家庭环境等多方因素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有显著的差异。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尽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展开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法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成为中学必修课程。但信息技术教学有着独特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需以计算机作为基础教学设施进行实践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操作。但学生操作能力和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若沿袭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分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能力展开不同层次的教学,教学针对性更强,教学效益更好。
         1分层教学理论
         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认知条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把学生科学分成不同水平的层级,对不同层级运用不同教学策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通过差异化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教学模式最早兴起于美国,20世纪初被应用于教学实践。但由于其教育理论不完善,饱受各界争议,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1957年,美国教育学家针对分层教学进行了实验和改进,其教学科学性被验证,教学理论越来越成熟,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当前很多学科都在尝试应用分层教学来改善教学现状。
         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分层教学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用,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成为研究重点。相关研究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否则不仅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公平原则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保持教学公平,正确对待学生差异,才能避免引起争议。另外,隐蔽原则也非常重要,指实施中要注重学生自尊心的保护,不能公开分层依据,不能以分层作为学生评价依据,避免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为达到“隐蔽”的目的,应定期进行层级变化和调整。此外,要遵循差异化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以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3.1.科学对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依据就是将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一般来说,在分层次时,教师分层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天生智力的方面进行考虑,来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两极分化严重,学习好的学生会过度的骄傲,学习稍差的学生会越来越自卑。因此教师在进行分层次的时候可采用考试的形式,让全班同学参加,然后依据考试的结果可将学生分为三种层次。第一种就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并且对信息化水平掌握良好的学生。第二种就是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对信息化水平有一定了解的学生。第三种就是对信息化水平毫无了解,并且主观上不想学习的学生。可进行表格的统计,将这些学生的情况记录表格当中,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变化进行记录。教师在测试完毕后,应对分层的结果不公布给学生,自己进行掌握,这样较少对一些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师还可对症下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2.有效对目标分层
         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讲课时,都会以“大锅饭”的形式来进行讲授,即在班级布置一样的学习任务给所有的学生。这样就会让初中信息化课堂出现问题,成绩优异的学生很轻松的完成,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干什么,成绩稍差的学生根本完成不了任务,因此教师根据这点,应该实施分层次的教学,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应该依据不同层析的学生指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完成,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进行学习。


         教师在讲授《多页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节课时,就可进行分层教学,第一层让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幻灯片的操作,并且自己可以进行制作。第二层学生可以在将所学要的文字、音乐、图片等放入幻灯片之内。第三层学生要求学会建立演示文稿的内容。这样的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3.3.将施教进行分层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的能力来进行划分,来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教师在授课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应进行调拨锻炼其发散性的思维,一些掌握知识一般的学生要以巩固知识点,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对掌握知识较差的学生,应进行鼓励,让学生尽可能的学习到一些知识。这样的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根据自身的能力学到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以教师讲授《多页演示文稿的制作》为例,教师让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进行演示,如何将新的幻灯片插入进去,如果学生演示的好,教师应该进行表扬,如果演示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下一环节让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演示,如何制作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如果出现一些问题,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进行回答。对于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再进行点拨与指导,使学生学习信息化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
         3.4.对作业的分层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应用和基础操作,通过这些作业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第二层次为举一反三题;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A层学生做第二、三层次题目;要求B层学生做第一、二层次题,鼓励B层学生做第三层次题;要求C层学生做第一层次题,并尽可能做部分中档题。这样的练习要求,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又比较有针对性。当教师在作业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时,应及时肯定,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3.5教学评价分层
         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为了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评价应采取新的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具体从“参与态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创意能力、自学能力、评价能力”等方面采取每项以A、B、C、D四个等级来综合评价,打破以往传统的评价方法,即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新评价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从而形成由A层带动B、C层面的学生,B、C层面的学生追赶A层面学生的学习氛围,C层面的学生逐步减少,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的状况,信息技术课学习效果大幅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不断追求创新与技术的时代,无论是社会实践的有效参与还是教育教學的真正落实,高新信息技术都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初中信息技术的参与和落实为学生成长和进步有积极的帮助和促进作用。为此,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要积极掌握有效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金秀.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J].学周刊,2019(03):20-21.
         [2]王晓琼.分层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37.
         [3]韩丽丽.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132+142.
         [4]朱志业.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12-113.
         [5]杜祥伟.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8,(33):37-38.
         [6]崔乾坤.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27):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