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荔萍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子江中学 362261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在初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作用。现今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要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更好地适应新课标以及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推广的教育背景下,力求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生具备更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学会遵纪守法,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新课改;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引言:初中教育时期是学生们身心发展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时期,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现实,教师要将学生的发展现状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产生认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众多的学科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是不容小觑的,因为该课程中的内容包含了较多的思想、认知、法治等方面的信息,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引领。
一、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课程,但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开展,能够对学生自身、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都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入门时期,是他们人生中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意识的普及,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好地抵制不良诱惑,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而对于学校来讲,这门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生活中,把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理念也融入到育人理念之中,为学生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也能为学校的领导者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通过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良好品行的养成。而初中学生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未来走向社会时,也能够自律自强,更好地促进我国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发展脚步,能够有效地加强社会的稳定性,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生活,促进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保证国泰民安。
二、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
(1)创建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将自身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将实际教学的质量提升上去,从而实现课程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另外,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将一些实际案例贯穿其中,从而将各个地区的思想文化进行相关的交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思想的多元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进行创新,建立起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在当前信息化时代,通过现代技术来对教学状况进行影响,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有效地提升上去,并将当代中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上去。
(2)利用社会热点,渗透教学知识内容
随着我国各个地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以网络为传播工具的新媒体逐渐涌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在网络中检索各式各样的信息,使得信息之间传递的速度加快,从而形成一些具有较大争议的社会热点[2]。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中涵盖的知识内容,然后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搜索与教学知识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并且采取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让班级学生围绕着社会热点进行讨论,从而使得班级学生明白其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
如在进行《维护国家利益》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香港暴力分子社会热点,向班级学生讲解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并且让班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讲解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有哪些,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且向其中添加班级学生未考虑到的部分,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为班级学生设置“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让班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思索,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自我探究意识。
(3)营造和谐教学气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要想达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教师以谦逊温和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才能如春风化雨般的滋润学生心田,使其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在这样的教学气氛下,自然就会自觉学习知识,起到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对于促进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有代沟,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讲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要。比如在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起语文课上学过的李白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诸葛亮的话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等,给予他们向上的无限动力,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学习。
(4)课后实践,强化体验效果
在体验式教学中,课后练习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及时有效的课后练习,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由于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任务,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感性认知。 在《遵守规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并使学生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理念。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我完成这一节的教学之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下实践的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行为是违反规则的现象,并谈一谈这些违反规则的现象可能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后果。最终,通过这个任务,使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关心每位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
(5)丰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以往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尤其是在一些像道德与法治这样的纯理论的课堂上,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重视把知识单方面的讲解给学生,就算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了。而不考虑在讲解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知识点,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消化者,也不会再去深入的探讨自己的所接受到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一闪而过,并不扎实,在学生想要利用自己所学知识的时候,很多知识就被学生遗忘了,好像从来就没有学习过。这样的教学质量堪忧,整个的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教学目标都没有实现。针对以上的种种状况,教师要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问题启发,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等等。在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容丰富起来的同时,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投入的进行道德与法治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视不断结合新课改的需要,有效创新改革实际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融合赏识教育的模式,更加良好地推进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定要充分掌握现如今新课改的机会,有准备地迎接新的挑战,建立与学生间的良好关系、重视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有效转变我国初中教学的现状,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的真正价值,促使学生健康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虹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负责任的公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培育负责任的公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2):16.101.207.
[2]卢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体验式教学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9,(21):138.
[3]彭夏玲.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探究高中数学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