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锋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表白寺镇孙耿小学 山东省德州市 251109
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形成一定的法治观念,是新时代每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而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开展,则承担着这一艰巨而重要的使命。因此,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课堂为载体,以活动为辅助,针对学生认知特性,结合道德与法制课程从教育内容与目标定位,创设有效情境,融入具体措施,使学生在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参与中实现发展与提升,获得成长与进步。同时,为了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加强对诸多新资源、新设备、新工具、新素材的融入,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处理道德与法制教学与自身成长发展的关系,在潜移默化、认知蜕变中获得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价值观念的塑造,认知视域的拓展,自我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为小学阶段基础学科之一,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承担着更为多元、宽泛、艰巨的使命。一方面,由于很多小学生在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自我认知上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发展性,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思想道德的培养,价值观念的塑造,都必须借助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开展方可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学生对于自身行为表现的约束,自我思想认识的塑造,自身发展的实现依然停留在浅层次阶段,使得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的作用更为重大。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追求,让学生在具体案例分析、多元活动参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应用探究中更好认识正确法治观念、良好思想表现、健康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以积极态度、饱满热情、浓厚兴趣开启全新认知发展之旅,实现思想意识蜕变。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不违规、不违法;在成长发展中做到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守法纪、守规范,在更为丰富精彩、多元有效的教学驱动下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一、加强对有效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思想观念,不当认知意识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时,更为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灌输,抽象内容的分析与指导。久而久之,在一昧灌输、单纯讲授、理论指导下,很多学生面对比较宽泛的学习内容,空洞的理论知识,往往会心生倦怠,其学习道德与法制课程知识,提升自身思想修养的意识也会逐步淡化,乃至荡然无从。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时,应该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驱动,在教学中融入科学指导,构建多元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制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法治意识、形成良好道德修养、推动自我成长发展。一是建立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有机联动机制,就学校的育人标准、规范、要求,社会的导向、定位、准则与家庭教育有机关联起来,并动员家长、倡导社会共同参与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让学生在课堂内接受知识滋润、塑造良好意识,在家庭中接受正确指引、有效指导,在社会中获得历练提升、得到教育感召。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延伸拓展,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给予保证。二是组织开展辅助性道德教育指导活动,并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段的学习内容、具体知识,邀请民警进入校园、走进课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思想道德指引,进行行为规范引领,使学生于内心深处认识遵规守纪、自我约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在有效性教学模式的驱动为增强课堂效能,促进学生认知蜕变而开辟广阔道路,提供多元助力。
二、加强对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落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影响力
科学、丰富、多元的教学策略,是确保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提升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诸多有效性、丰富性、典型性的生活案例、素材、资源等可以更好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服务于学生认知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以生活现实为辅助,加强对不同生活案例的融入与渗透,使学生在思想上引发警醒、行为上积极践行,一方面,针对教学内容,适当融入一些鲜活性案例解析,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理解、认识,去研判、分析,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剖析中将所学知识内化至心灵深处。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尽量站在学生思想、认识心理层面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角度分析具体知识的内涵和意义,明确不同内容的价值与作用,为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至生活实践而给予铺垫。例如,在开展《这样做好不好》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随手丢弃垃圾、乱闯红绿灯,公共场合喧哗吵闹等案例,并组织学生开展辨析交流,使学生于内心深处开展自我反省,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规范自身行为而提供引领。随着教学策略的针对性、精准性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得到逐步提升与切实增强。
三、加强对有效性媒介工具的借助,凸显课堂教学的凝聚力
作为一门兼具实践性、理论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之中涉及的很多知识,内容,问题等都比较抽象、复杂,对学生学习、理解产生了巨大挑战。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诸多有效性媒介工具的引入,让学生在诸如媒介素材、网络资源、信息工具的辅助下,以更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学习小学道德与法制知识,增强课堂教学实效。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元教学素材的应用。针对一些理论性教学、指导性较深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可以将对应的图画、视频、音频等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观摩学习,带动学生探究分析,进而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加强对丰富教学资源的开掘。为了确保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充分衔接,教师可以适时开发一些辅助性微课,整合一些关联性内容,并将其及时下发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使学生在自媒体、新媒体、网络交互平台等辅助下开展学习,实现获得认知提升和思想迁移,以更为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习实践,获得提升发展。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提升了认知的发展性。
四、结论
总之,为了促使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切实提升,充分增强。教师落实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研究和分析,寻求发展与突破,进而让学生在诸多有效性、针对性、辅助性措施的驱使下,更好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学习理论知识,并将学习所得充分融入社会实践,行为表现之中,在逐步提升自身行为表现的规范性,不断增强自身思想认识的延展性上获得健康成长,实现更好发展,寻求认知蜕变,塑造思想修养。
参考文献:
[1]马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207-208.
[2]徐月丽.论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0):99.
[3]陈爱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60):132.
[4]赵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