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继周
海亮外语中学高考部
一、《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对接
1.“考试说明”体现《新课标》精神
“课程标准”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新课标》关于“语文核心素养”是这样表述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依据“考试大纲”制定的“考试说明”是命题人命题和教师开展复习教学工作的具体依据。2020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有八大考查方向: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口味;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比较《新课标》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和“考试说明”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八大考查方向,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虽不能完全等同,一一对应,但后者的“八大考查方向”与前者的“四大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同样的思想和灵魂。个人认为,“八大考查方向”中的“重要语句丰富含义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侧重“语言建构与运用”,“ 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侧重“思维发展与提升”,“ 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侧重“审美鉴赏与创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侧重“文化传承与理解”。
2.以“学习任务群”规划高三散文阅读复习教学
《新课标》之所以“新”,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提出。“学习任务群”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建构“学习任务群”,是基础教育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的重要标志。什么叫“学习任务群”?《新课标》修订组负责人王宁这样解读①:“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个人的语言运用系统。”
笔者在开展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时,把各大考点作为一个大的学习任务群,再从不同考查角度设置成若干个具体任务(学习项目),由此把应试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期实现目标最大化。
把“考试说明”的相关内容与《新课标》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等规定做了上述对接,不只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上的积极转变,也反映出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在散文阅读复习课中的一些探索
《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培养、发展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主体性联系最为紧密的是“言语实践活动”。依据《新课标》,这一活动主要包括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类型,这是核心素养最主要的外显形态。作为三大言语实践活动之一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一般来说,其思维过程大致是由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其阅读心理与习惯是由初步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剖析,最后综合提升。
基于以上认知,笔者在进行散文阅读复习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把“考试说明”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八个考查方向设计成四个学习任务群——散文结构思路的梳理、散文主旨的概括、散文语言的品味和散文表现手法的赏析,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个子任务(项目)。下面以《牛铃叮当》(2013浙江高考卷)和《汴京的星河》(2018浙江高考卷)为例设计学习任务群。
散文阅读与鉴赏 考查方向 核心素养 任务描述
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思维发展与提升 1.圈点体现思路的词句段,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理解文章结构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
品味语言
语言建构与运用 3.理解关键词句含义
4.品味例文语言特色
欣析形象与手法 审美赏析与创造 5.赏析例文人物(我)景物(灯)事物(水牛)形象
6.赏析例文艺术手法
整合信息
理解主旨
思维发展与提升
文化传承与理解 7.根据要求,整合信息,概括局部内容要点。
8.结合背景,理解作品主旨和作者情感。
9.把握散文揭示主旨的一般规律
10.探究散文文体特征:“形”散而“神”不散
(特别说明: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高考考查方向与核心素养之间并不完全形成一一对应关系,只是有所侧重而已)
如何具体实施上述学习任务呢?限于篇幅,本文仅以任务1为例做具体阐述。
任务1:圈点体现思路的词句段,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文章结构是对语言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态。梳理结构,理清思路是阅读必备的基本能力。考场阅读有时间限制,如何快速梳理文章结构呢?通常做法是圈点出体现结构思路的词句段。经过阅读圈点,学生基本能梳理例文结构思路,这为后面所有任务的完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现《牛铃叮当》结构思路的词句:
“记事开始”——“现今的水乡”——“如今”——“打那以后”
体现《汴京的星河》结构思路的词句:
“孩堤时”“家乡”——“现在”“最近”“汴京-开封”——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先说那街”——“且说那人”——“再说那灯”——“虽是正午”——“待挨得黄昏近”——“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兴尽欲归时”——“午夜”
三、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在高三复习课中尚待探索的问题
在努力践行《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亟待探索的问题。比如,如何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将四大核心素养之培养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单篇精读和群文阅读之间找到平衡?解决好诸如此类问题,或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非继续努力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