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雪琴
岳池县翔凤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及关照学生情感和内心感受,在生活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除了说明语文的工具性之外,更加突出强调在语文课堂上展示语文的人文性,关注学生发展。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将生活引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本文将围绕小学三年级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作文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引言:语文的工具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承载思维和想象的工具,是人际交往和表达的工具。另一方面,语文是表达与传递思想情感的工具,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如今,被日趋看重的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表现为,在语文课堂上更突出尊重学生的自由与个性发展,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表达,让学生在作文中敢于展示真实的自己,敢于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独立思考表达个性。
一、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
(一)作文内容缺少真实性
目前的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本模板式的满分作文书,甚至多本。而很多学生不是利用这些作文书学习作文的文章结构、写作技能以及积累文章中优美句子,而是对作文具体内容进行仿写或直接将优美又贴合自身实际的段落,抄到自己的作文内容中,提高自己的作文分数。这明显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要求。教师应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进行引导,避免抄袭,要让学生自己动脑,通过体验自己的生活经历,丰富作文内容。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一旦进入小学三年级,写作就不再是要求写一段话,而是要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既要有内容,也要有结构。学生面对这样突然的拐点,写作对他们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时教师的耐心引导十分关键。有些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优秀作文进行模板套用。这种做法实则是“揠苗助长”,严重阻碍小学生思维与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觉着学习与生活相脱离,这严重违背了生活与作文息息相关的原则。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成长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期,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留意身边是否有类似课文中的事件被忽略,进而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教师也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理解课文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让学生逐渐能在日常生活与各个小事件的交错中找到自己的情感体验,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使作文内容中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年级的学生活动范围、社会阅历、文学知识以及阅读数量均有限,因此小学生的作文更注重生活的记录和真情实感的流淌,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个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积累素材,在实践中找到写作的源头,在有趣难忘的经历中进行素材取材,在写作中记录真实事件,表达最真切的情感,与此同时也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拥有健康的身心,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至于作文内容不完整、语言单调、情感表达不到位,都不是让学生生搬硬套的理由。在当今的时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一切事我都有“标签化”的认识,认为只要是处于同一阶段的人或事,都会朝向相同的方向变化,最终拥有一样的结局。而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应该改变这种固有思维,还给学生个性与自由。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以过度参与评判,限制学生思维,将学生的思路变得狭窄且死板。写作文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诚实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心口如一。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体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摆脱“假大空”,赋予文章灵魂。
(二)作文批改贴近学生生活
评价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而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中,阅读与评语不是单向的“教”与“学”的活动,而是通过评价这一环节,让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进行交流。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阅读学生的作文,在作文中了解学生的生活与内心。教师对作文的讲评,不仅要指出作文中存在的不足,给学生指明正确的进步方向,也要指明作文内容或学生本身的优点,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被肯定,有成就感。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三观,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与行为可塑性极强,教师应深入了解处在该时期的学生,给予他们正确引导,重视起写作初级阶段对学生思维方式、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情景
教师可以提前拟出一个主题,据此为学生分配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获自己的情感与感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练习《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师可以拟出“你身边令你尊敬的人是谁?”将作文题目细化,给学生指明思考的具体方向,让学生更容易想出生活中此特点鲜明的人。另外,教师也可以在写作教学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时间,让学生讲述与自己尊敬的人之间发生的事。
结束语: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依附于生活,同时优秀的作文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写作也是一个整理思绪的过程,让生活轨迹变得更加清晰明了,通过写作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内心。写作并不是信手拈来的,不仅要进行结构构思,更要求内容真实、情感丰富。要想使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将作文写得有条理,生动又有内涵,首要前提是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灵感。
参考文献
[1]佟娜. 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创新教学模式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69-1172.
[2]曲文文. 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与探索[D].青岛大学,2018.
[3]李乃君.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