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琼
白朗县中学
内容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的战略举措,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素质教育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地重视实验,运用实验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科学又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社会、工业、农业生产及生活密切相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特别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仅是为高一级的学校提供高质量生源,也是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和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较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学生(考分较高),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是开启学生创新之门的关键。观察不仅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首要条件,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开端。良好观察力的形成,要通过长时间不懈的教育、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对于科学演示实验,学生往往很感兴趣,但多数学生只是看稀奇,不知道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进行选择性观察,使学生知道观察什么?听什么?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如在化学教学中:(1)使用哪些仪器;(2)如何组装仪器;(3)药品的色、态、味;(4)实验的操作方法、步骤;(5)实验的现象。选择性的观察并非排斥学生的全面观察,也应当允许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二、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10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来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例如,将高中化学(必修)第三册复习题6、7习题改为由学生自己设计动手的实验。原来学生只在作业本上完成乙醇和苯、甲醛和乙酸等物质的鉴别、分离,现在改为由他们先设计合理方案,自己选择仪器,然后独立在实验室完成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验。这样安排,老师虽然费时费力,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强了。他们千方百计翻书查资料,设计出最好、最合理的方案来,甚至有的同学还能找到连老师都没想到的简单易行的好方案来。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个别人动手大家观看的现象。
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课标
2.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本
3.《中小学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