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核心素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程体淙
[导读]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反映

         程体淙
         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中心校408400

         摘要: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反映;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老师们开始逐渐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问题。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是学习的基础阶段,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学生们未来吸收和掌握新知识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加强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研究和学习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面临问题;核心素养;写作兴趣;有效途径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面临问题
1.写作兴趣不足影响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写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或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为了考试而避着自己去写一些文章,学生们对写作根本毫无兴趣可言,有的甚至家长说一句,孩子就写下一句,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高,其实这试问这又如何谈得上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2.阅读面狭窄、生活积累不足导致作文单调乏味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其实,所谓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更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作文课上老师只是进行范文引路,然后就让学生在教室写。没有生活的积累,学生怎么写出亲身感受呢?于是乎,大部分学生苦思冥想之后就胡编乱造、东拉西扯,或从作文选上“移花接木”应付了事。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无话可写”或“有话写不出”。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3.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缺失导致作文公式化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学生是作文的主人。教师指导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部分语文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的有限,加之急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或者应对考试,往往越俎代庖,直接把主观意愿强加于学生,或者代替学生搜集好写作素材,学生只是像安装机器一样把这些素材进行组装,写出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下降和创造能力严重不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1.兴趣激发与好习惯培养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核心素养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俗话也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小学生普遍感到写作困难,甚至有的学生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作文教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清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精彩的世界,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能为终生的写作打好坚实的基础。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鼓励他们自己去观察,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较事物的异同,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阅读、生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作文教学决不仅是作文指导课上的事,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告诫他的孩子说:“写诗功夫在诗外。”这对于我们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来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这是因为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没有阅读就没有语言和积累,方法的借鉴,学生作文时就无法表达。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都充分说明了广泛阅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再完美的材料也显得苍白无力,更何况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怎能有对生活的切身感受?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学生写不出真实具体,感人,有价值的作文,就不会有成功感,因此,在作文研究中,只有把阅读、生活与写作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有内容可写,善于写,并写出较高质量的习作,学生的作文兴趣就会越来越深,持之以恒,会为培养小学生作文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现实、生活与想象的有机结合,是培养小学生作文核心素养的关键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因此,我们指导学生写作的关键应是写其事,抒真情。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我们必须立足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把自己感兴趣,印象深,有意义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作文写而有言,言而有物。但学生们以要达到形象生动,感人,还必须在做到一现实“真”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所谓想象就是根据你看到的或听到的真实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创造的种子,想象在写作中起重要的作用,没有想象便没有作文。因此,我们在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把充分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把现实与想象有机结合,才能把儿童纯真的情感表达出来,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活泼,神采飞扬,增强感染力。《课标》将充满童趣的想象作文列为小学生习作的样式。这不仅开辟了学生的自由作文的重要途径,而且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是把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为重要的任务。我们采用续编童话故事作为想象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课程,改良教学方案、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需要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辅助完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巩固和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学为所用、学以致用、自主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钟鸿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新课程(小学),2017(06):6.
[2]胡晓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1):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