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园共育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陈茹彤
[导读] 我们家园合作共育的工作似乎只停留在表面,家长的参与配合也只是形式上的参与


         陈茹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幼儿园          710055

         根据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处于主导地位。
         一、家园合作共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家园合作工作过于表面化,得不到深层次发展
我们家园合作共育的工作似乎只停留在表面,家长的参与配合也只是形式上的参与,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等。甚至有些幼儿园的家长意见箱、家园共育栏如同虚设,起不了实质性的作用。造成家园合作处于表面化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首先,害怕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麻烦,所以也只是做做表面的工作,不愿将家园工作深层次的进行。                  
         其次就是在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认为孩于当然由家长管,在幼儿园自然是由老师管,你管你的,我管我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对于教育孩子这方面没有主见,老师说怎样就怎样,不能做到很好的沟通,在对于家园合作共育的工作中总是不够积极主动,有时甚至是回避,这也影响了家园合作共育工作的进行与发展。                  
         (二)教师与家长在交流合作中的地位不平等                  
         一种是教师明显处于地位高的一方,常常以教育专家自居,与家长进仃交流,而家长们也认为教师在教育方面是权威的,不对其提出任何意见,甚至有些家长害怕得罪教师对孩子有不利的影响,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教师的意见一味的服从,由园长、教师宣讲,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发言的机会很少。家长开放日的活动与形式也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家长只需要到时参加就行……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地位的不平等使得家长难以发挥主动性。显然,这样的合作无法称之为“合作”。                  
         另一方面是家长处于地位高的一方,目前在我国,学前教育还不算是相当的重视,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也不高,有些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理解也不清楚,认为我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我孩子学不学习都是次要的,老师只要看好我孩子不让他出什么事情就好了。每天接孩子的时候子见孩子完好无损就接回家,从不与教师主动的交流与沟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似乎是单纯的为家长服务。这样不平等的地位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了麻烦,甚至于无法谈合作。                  
   (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没有计划性、太过随意                  
         幼儿园都缺乏家园合作的整体计划,有的教师则是在出现问题时才想起家长。有很多家长都谈到,幼儿园“大多临时通知我们有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学期初不公布活动计划,我们家长有时非常为难,一时无法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就只能放弃了”。对于活动的内容似乎也缺乏计划性,让我们这些家长到幼儿园时总是糊里糊涂的。有的时候老师也会通如家长们带一些有关某方面的照片资料来,但到底是用来是干什么的家长们也不清楚。                  
         (四)没有正确理解“家园合作”的含义                  
         一个“共”字,将家园两者做了同等主动地位的定位,没有主次之分,只是发挥作用点有所不同而已。
所谓“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家园共育的关键就是“共”字,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三方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二、为了更好的发挥家园合作的实效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
         1.开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对家里承担抚养教育子女责任的家长进行系统性教育或训练所开办的业余学校。幼儿园开办家长学校是提高家长素质、转变家长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2.组织“家长教育家长”的活动                  
         家长中有不少教子有方的,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请他们登上家长学校的讲台,或在家长会上请他们自述自己的教育经验,这些家长往往讲得具体、实在、生动、亲切,有理有根据很具有说服力。                  
         3.建立家庭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的成立可増强家园双方的了解,每个班级可推选出一两个教子有方的家长担任委员会工作,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集中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向老师提出。                  
         4.平等合作
家园共育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共同合作,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家庭与幼儿园也是有着同一个目标,为了使这个目标更好的实现,家庭和幼儿园就应该携手共进,想要良好的合作关系,平等的地位是前提条件。                  
         5. 灵活多样的家园合作方式
组建微信、QQ群,及时发布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学习、生活、活动情况,家长可及时掌握孩子的“第一手材料”,更能了解、理解教师的保教工作。多形式的家校互动,满足不同家长的需求,家长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家园合作的力度增强了。                  
         6. 设立家长开放日,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可适时举办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们光明正大的观看我们的教育活动,了解我们的教育内容与过程。还可组织亲子户外采摘、亲子制作糕点、亲子登山比赛、亲子阅读沙龙、亲子画画、手工制作等具有特色且深受孩子喜爱的班级亲子活动。
         7. 适时的家访                  
         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对每个幼儿进行家访。家访前教师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幼儿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家访计划,针对每一名幼儿的特点,协商好家访目的,考虑好要与家长谈哪些问题,需要家长怎样配合,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去。
         8.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家长资源已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资源,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对孩子的发展有帮助,也增添了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机会。让幼儿自带玩具或图书到幼儿园就是家长资源利用的一种方式,这样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的教玩具资源,也可以让幼儿在集体的生活中,学会与人分享、合作等社会行为。
         家长志愿者也是一种家长资源,家长们从事着各行各业,教师可以请家长志愿者来幼儿园,向幼儿讲述或表演自己的工作等。这样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促进了教师与家长们之间的合作。                  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细节,才能让家长乐于参与其中,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9.发挥语言的魅力,与家长有效地沟通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经常性的交流和沟通可以拉进家园间的距离。其次,有的家长文化水平高,育儿经验丰富,教师们可以使用一些专业术语,但对绝大部分家长教师还应该使用日常用语,让家长更好的理解。在谈论孩子缺点的时候,应注意评价词语的运用。有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家长们。最后,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有真诚的态度,及时的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的情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