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雄
(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学,福建 莆田 351139)
内容提要:作文训练形式改革是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主作文训练是一条好思路,而写好生活札记更是一种训练的好形式。
关键词:改革;自主作文;生活札记;真性灵
作文教学改革,应沟通课内外的联系,体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大语文观念,让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人生,尊重个体生命的感受与体验,捕捉物质精神上真善美的东西,丰富自己的信息量和人文内涵。因此,作文训练形式,应改变老师命题作文为主,转为学生自主作文为主。老师对学生平时的自主作文要作定量与定向的要求,鼓励学生写出“真性灵”,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
我以为写生活札记是学生自主作文训练的一种很好形式。它摒弃了课堂封闭式作文对学生思维局限束缚的瑕疵,又克服了日记周记让学生放任自流的弊端,从形式上就作出了明确的导向,即生活的要点和心得就是文章的内容。学生在生活札记里可以记叙耳闻目睹亲历之事,可以描写风霜雨电,可以评论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也可以抒写内心的喜怒哀乐等等。让学生写生活札记,可以训练学生生活感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对生活札记这种训练形式进行定量与定向的规范要求而不落入窠臼?如何对学生的生活札记进行引导与评析而富有成效?下面浅谈我的看法。
一、定量与定向:“定量”是指教师规定学生每周的写作数量要求,一般以2-4篇为宜,放手让学生写自己认为值得一写的东西。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记事写人绘景状物抒情说理均可,但每篇要突出一个主题。学生要自陈心曲,“为时”“为事”而作(白居易),“我手写吾心”(黄遵宪)。不限内容和文体。“定向”是指为引导学生写好生活札记,教师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出发拟定一些专题,为学生提供生活札记的范围。如人物素描(可分为同窗系列、亲友系列、师长系列等)、校园采风、乡情民俗、课文质疑、春夏秋冬(写景物特点)、焦点话题、时事论坛、校园争鸣、名胜风光、真情告白、课堂写真、街巷见闻、读书有感、影视评论、奇思怪想、科幻天地、实验报告、往事回眸、动物世界、应用文苑(写通知、启事、海报等)、心海浪花(写心理活动)、文学天空(尝试写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时文赏析、科技动态、名人点评、一题多做(同一题目,不同体裁和立意;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等)。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新颖而又有价值的专题。
二、引导与启发:
1、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观察品格。杜甫《望岳》诗说:“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教师要敢于破除“封闭式”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陶冶健康的情感;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传统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语)。
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春天嫩绿生机勃发,夏天浓荫凉爽宜人,秋天松柏苍翠依然,冬天梅花凌寒傲放,无一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诗情。学生置身与丰富多彩的、千姿百态的大自然的时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品格提供了契机。可以让学生观察第一场秋雨,捕捉它给自然界带来的细微变化,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可以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了解搬家初与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可以让学生观察公园一景,体会湖心亭、湖边垂柳、九曲连廊的巧妙搭配给人带来的美感,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可以让学生观察桃花、菊花,比较它们的花色、花期、花形的异同,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如此多的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2、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学生信息接受量。我们常感喟学生的应试作文立意肤浅,缺乏新意。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教师及学生家长大都不提倡学生过多关注社会生活,怕因此影响考试成绩;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被困于“两点一线”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以致孤陋寡闻,文思枯竭。一个远见卓识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要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出彩中国人》《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看《中国青年报》《世界博览》《读者文摘》《语文报》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通知与启事、墙报与板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不妨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菊展、赏花灯;节假日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看云亭飞阁,品茗咏诵。“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十音八乐,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常说,并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何愁写起作文来不左右逢源、言如波涛、风行水上?写出的作文又何愁不视野开阔、力透纸背、别具风格?
三、交流与评析:
对学生的生活札记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可以每周批改每个学生中最好的一篇文章,每周将全班学生的作文进行一次小结。写评语时应在多鼓励的前提下循循善诱,跟踪学生的思路,体察学生的欢乐和苦恼,评语力求真切表达出教师的情感,教师欣赏什么,反对什么,应让学生明白无误。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亲切、自然,才会敢于在下次的作文中写出真实情感来。要重视在课堂上对学生写生活札记的情况进行反馈和交流,老师挑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自己朗读,而后让全班同学来评议,最后由老师归纳。获老师好评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作文体会;不成功的习作,可以让学生在与优秀作品的参照中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及时纠正提高。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讨论与交流,思想在碰撞中升华,知识在交流中丰富,取长补短,互为砥砺,更激发了写生活札记的兴趣和热情,更增强了阅读实践以扩宽知识面的欲望。老师在同学的评议过程中要适时地引导启发,传授给学生评议的角度与方法;在最后归纳时,要言简意赅,切中肯絮,要以鼓励肯定为主,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每班每学期出一本《生活札记选萃》,一可以把优秀的文章进行集中的展示与交流,二可以作为学生习作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
通过以上方法,我想,学生会乐于写生活札记的,如能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假以时日,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得以大幅提升的。有道是:待到札记成堆时,文苑留芳凤蝶笑!
【参考文献】
周烨《写点生活札记》摘自《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