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9期   作者:曾丽华
[导读] 对于雪儿来说,这是个超级郁闷的假期。
          
         曾丽华
         湖南省郴州市金海学校 湖南 郴州   423000
           示例
           对于雪儿来说,这是个超级郁闷的假期。
           雪儿是我的侄女,高三学生,就读于我所任教的学校。一次春节的家族团聚,对雪儿而言,则成了一次批斗的大会。主批人:母亲;辅批人:大姑、小姑、婶婶们。主批人从她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列举了她过往的种种表现,作为知情者,小姑做补充;婶婶们则以自己的经验大胆预测长此以往后雪儿的未来;大姑则着眼于当下,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在这场断断续续持续了三天的批斗大会中,除了主批人、辅批人外,还有一些打酱油的——叔叔姑父及与雪儿平辈的兄弟姐妹们,也不时地插上一两句。
           在这样的狂轰滥炸、围追堵截的结果是:雪儿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手机上网、QQ聊天,只不过是躲开了人群。并把她的QQ签名换成了“妈妈不要再念了”,第四天,无论谁、无论怎样劝说,她都“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奶奶家,独自回到了城里的家。
           作为参与者,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了解大人的急切心情,但也知道大人们所犯的错误;我理解雪儿的心理感受,但也深知雪儿确实是个毛病多多的女孩。
           雪儿的毛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时间观念淡薄,磨蹭拖沓;喜欢享受、爱慕虚荣;懒惰。这三者可以说是互为因果。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没有多少责任心,很少为他人着想的女孩。说个典型的细节吧。她在玩手机,他的哥哥在他面前用塑料袋收拾桌面上的垃圾,她绝不会伸出一只手来帮一下忙。但雪儿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相对独立。她学的是特长,考任何学校都是她独自去闯的。
           对于这样一个近似“问题女孩”的孩子,我也非常能理解雪儿的母亲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把雪儿的糗事陋习抖露出来,而且是“喋喋不休”,围观者也“煽风点火”“火上加油”。家里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女”大家都想趁这个难得的相聚的机会好好帮一帮,教育教育。人大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但大人们所犯的错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教育过度。也就是家庭教育中常出现的所谓“超限效应”。
           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很容易引起听者的不耐烦或反抗心理,这就叫做“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管理、交际、传媒、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各个层面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而在教育中又尤为普遍。而教育又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文只就家庭教育中的超限效应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且只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表现:
           
           家庭教育中的超限效应表现各有不同。规模有大有小,家庭批斗会在很多家庭都上演过,只不过规模有大有小,像雪儿遭遇的那样大规模的现在可能不多。内容也有所不同,有的家庭偏重学习,有的则偏重品性。形式也有不同,有当面批评式的显性的,也有暗中窥探式的隐性的,如查看孩子的日记,孩子的QQ聊天记录,甚至孩子看的什么课外书,交的什么朋友,孩子独处时干什么。从时间而言,有单次时间过长的,也有频率过高的。
           
           造成超限效应的原因:
           
           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教育最根本的原因毫无疑问是,爱之深,关之切,从而责之切。《裸婚时代》里童佳倩的母亲可以说是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最典型的例子,但谁都不否认,结婚前的百般阻挠还是离婚后千方百计的撮合,都是为了童佳倩的幸福,都是为了一个字——爱。长辈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封杀一切,隔绝一切来给孩子制造一个无菌室,以便让孩子能健康成长。但大家都知道,无菌的环境下培养出的孩子适应不了自然环境,所以他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其次是忽视孩子的小问题,而小问题逐渐累积成大问题,当家长意识到问题大了,则已积重难返,而家长又急于求成,因心急从而导致教育过度,而孩子则在过度的教育中厌烦、反抗,这样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就此陷入恶性循环。
           第三则是对孩子了解不够全面,或者说虽然了解但在教育中却常常一叶障目,只见缺点,而忽视优点。而这样会让孩子觉得在家长的心中自己是一无是处,没有一点改进的动力,从而破罐子破摔。上面雪儿的例子就是其一,雪儿有着相当的独立性,考那么多学校完全是独自去的,相比同龄人是比较难得的,但她母亲在批判会中却从未提及。
           第四是家长的角色认同还只停留在血缘关系上,常常以家长的名义、威权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家长总是居高临下,从而导致对话的不平等,再加以长篇大论,自然就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五,知行分离,只注重了知而忽视了行,即我们常常只是口头上教育教育,而没有进一步督促孩子在行为上的落实。
           
           找到了原因,避免超限效应的对策也就不难了。
           避免超限效应的对策:
           
           一、学会真正的爱,不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需要一定的独立空间,所以我们要以爱的名义给孩子一定的独立空间,这份独立的空间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家长对他的一份信任。
           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绝不累积。
           三、给孩子空间,并不意味着放任,反而是更要深入全面了解,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优点更应及时鼓励。你给孩子一片阳光,他就有可能灿烂出一片天地。
           四、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家长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毕竟孩子所成长的时代、生活背景已完全不同了,孩子的看法、思想、理想也与家长的期望是有距离的,这非常正常。二是指家长不应只一味地指责批评孩子的错误,而应该换个角度想想,孩子的错误是怎样造成的,家长的责任有多少。事例中的雪儿的毛病多半是家长惯出来的。比如说雪儿的爱享受、懒惰。因为有外婆照顾起居,雪儿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么大几乎没洗过自己的衣服。加之父母忙于生计,有什么事情几乎都是用钱来解决。我们问雪儿为什么这么懒,她说,不是有外婆吗?出行则非空调车不坐,能坐高铁则不坐普快,当她母亲说如何为省车费餐费的苦心时,她会不屑一顾地说,时代早不同了。如果家长能多做换位思考,那么说教起来就不会如此“喋喋不休”了,会更加理性些。
五、知行合一,家长既要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教育,也要在实际行动中落实。这一点上要狠得下心。比如雪儿懒惰,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外婆就要狠得下心不去帮忙,父母则要控制经济父母的供给,总之要切实地把思想上的教育落实到被教育者的行动上去。如果在二者之间要有所取舍的话,那么与其从思想上感化,不如行动上给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一点刘墉先生有一篇短文说得很好。在此摘录,不再赘言。
戒赌只说半句话?刘墉
         甲乙两人的工作,都是帮助赌徒戒赌。乙的成果显著,大部分的赌鬼,因为他的辅导而迁善,而甲顶多只有1/5的成效。
 为了寻找原因,他们的主管特别请甲乙二人报告工作方法。
 “我以最诚恳的态度,告诉赌徒们赌博的害处,举出许多实例,警告他们再不戒赌,就会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名誉扫地,再也无法重见天日。”甲说。
 “通常,我只要求对方告诉我,一共欠下多少赌债,再帮助他们拟出还债的计划。”乙说,“许多人看到计划,都会吃惊的讲:‘我还以为一辈子也还不完呢,这样看来,远景并不差。’每当他们这样一说,往往就会自动戒赌。他们不再自暴自弃,也不再做翻本的空梦,愿意勇敢的面对现实,开创明天。”
         对那偏向虎山行的人,拦在他前面说一百句劝诫的话,不如以半句话指点出一条安全的道路。
           当然家长掌握一些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语音技巧也能有助于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技巧是形式,这里不再赘述。如果我们教育者能多方思考,找原因,想对策,就一定能够把握好教育孩子的度,从而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


                                                                   郴州市二中语文组   曾丽华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