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晶晶
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新华中心小学
摘要:诵读, 是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课堂中最具生命力、最具活力的一种形式。在诵读中, 能将意象的美化为一种享受,将诗的文字烂熟于心, 将诗人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体验。在反复的诵读的过程中, 能够体味古诗的韵律美、音乐美。
关键词: 诵读 古诗 想象 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即第一学段古诗词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换而言之, 低年级学生古诗学习的重点为“诵读”。诵读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体味古诗词优美的语言, 也能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文本深处, 在不断地诵读中沉潜文本内涵。也就是要求老师借助儿歌、童谣、古诗词让学生放飞自己,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带到文本特设的情景中,体验作者当时当地的情感,进而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
一、正确、准确、有节奏地诵读古诗词
闻一多说:“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可以这样说,节奏韵律是作者表达情感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古诗词不同的节奏韵律往往反映着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古诗词诵读时要注意要求他们读出诗词的节奏,读出诗词的韵律。但我们也知道这个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多少诗词节奏的知识,我们要适当地将最基本的诵读节奏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比如平仄、押韵、断句以及最常见的五言、七言诗的基本停顿和情感的表达。在教学古诗词诵读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掌握五言 2-2-1 或 2-1-2 和七言 2-2-3 的停顿规律,明白平声要读得长而轻,仄声要读得短而重等,这样学生才能有节奏有韵律地诵读,古诗词的美感才会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出来。如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习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通过这样平时对古诗节奏的划分和训练,逐渐使同学们养成古诗的节奏感,能在节奏中去轻松愉悦地学习古诗词。比如在教学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我会先让同学们结合课文的生字,认读这首诗,然后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划分这首诗的节奏,接着抽查同学们划分的节奏,在黑板上出示这首诗的节奏并讲解划分的理由:“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最后自己运用普通话正确、准确、有节奏地诵读这首诗,真正地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这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和意境中,体会到这首诗节奏的明快和韵味,感受到作者对柳树发自内心地赞美之情。
二、展开想象,初步体验古诗词的情感
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感悟大多还要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所以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这种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放飞自己,展开想象,才会更好地去体验古诗词。为此在实际的古诗词诵读教学中,我都会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画面感很强的古诗去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在教学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分别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轻柔美、形态美。这样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们坐在柳树下,看到翠绿晶莹的柳枝在我们面前晃动,这些下垂的柳枝犹如千万条丝带环绕在我们身边,并且柳条还是那么的整齐精巧细致,我们仿佛徜徉在一个绿的世界里,诗的仙境里。在这样美妙的想象中都不忍醒来,醒来后就不禁会问到底是谁将柳树装饰得如此美丽,这自然就由柳树过渡到春风了。春风是春的生命力的象征。由此我们就可以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美好”,万物复苏,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等等,在想象中我们获得了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由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限创造力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诗贵活句,贱死句。”其中的“活句” “活字”说的就是诗歌的语言,说明诗歌的语言是很有生命力的,需要我们去感受它的美。所以在古诗词诵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优美,我通常首先都会在讲每一首诗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反复的诵读,反复的品味,直至熟读于心。其次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我们自己就要做一个感情充沛,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人,要热爱诵读古诗词,并能够洞察到自己所教的每一首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在自己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语言的神奇功能,进而感受到古诗词语言的无穷魅力。另外还要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中耐心细致地讲解和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词语言的优美。比如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首词时,我会要求学生反复地读这首词,至少 10 遍,直至达到会背诵的程度。在课堂上给学生细致地分析和讲解,并加以其他的例子。就像诗中的“泉眼”与“细流”用一“惜”字,“树阴”与“小池”用一 “爱”字,境界全出,这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情景,不但说明了事物之间的普遍 联系,而且赋予了事物以生命,化无情为有情,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语言的优美了。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诵读的诗味与深度[J]. 杨慧. 新课程(上). 2019(10)
[2]摭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教学[J]. 王永芳. 新课程(中). 2019(09)
[3]诵品诗韵 读享诗魂——浅淡中年级古诗诵读教学策略[J]. 阮锦. 教师. 2019(22)
[4]谈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研究[J]. 陈艳燕. 考试周刊. 2017(72)
[5]字源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 王亚雯.集美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