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巍巍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吉林 长春130000
摘要:小学高年级同伴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日益变得重要,他对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家长、自身、教师三方面影响着儿童的同伴交往,同时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改善儿童同伴交往困难。
关键字:小学高年级 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ship)指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儿童在进入学龄期后在学校中的时间占一天生活中的多部分时间,儿童的主要人际关系有与教师、与家长、与同伴。此时人际关系偏重于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且明显高于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影响力,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同伴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高年级小学生开始具有了性别意识,他们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更倾向于选择与同性进行交往,则会选择跟异性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注重对方的兴趣和性格。到了高年级出现了拉帮结伙的现象,他们在这个团体中共同分享兴趣和行为模式。高年级小学生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同时他们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让精力自己在同伴交往方面,从而建立友谊,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学生同伴关系与学生自身、外部环境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每个儿童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中,诸多的不同因素导致了独特的个体。每个儿童都存在差异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性格,这些个体差异会导致儿童在处理同伴关系时产生不同的行为、出现不同的结果。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三种同伴关系:受欢迎的同伴关系、被忽视的同伴关系和被拒绝的同伴关系。受欢迎的同伴关系一般是指容易被同伴接受或喜欢的儿童,他们是友善且乐于助人的,可以很好地建立和维护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具有良好的亲社会行为。被忽视的儿童一般是指在社会活动中喜欢沉默寡言,不愿意在集体中表现自己,他们通常只关注自己的事情,对外界的事物关注较少,不易引起他人的注意。被拒绝的儿童一般是指那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人,他们通常喜欢挑衅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较差,亲社会行为的能力较低。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伴关系的好坏影响这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意向,是小学生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有:①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受教育程度,家长与孩子之间有效良好的沟通有助于孩子拥有完善的个性,同时孩子的负面的情绪也能得到合理的处理,让家庭氛围变得和谐、轻松,孩子的性格活泼开朗。②学生自身因素包括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社交技能。
儿童自身的性格、体型、情绪情感特征是儿童自身的特点,对自己的认识能够使在交往中不断的克服自身的不足,发掘自身的价值,在与同伴交往中不断完善自己。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小学生一般选择在电子设备上与人进行沟通而不是面对面的交流,社交活动比较少,这也限制了同伴交往技能的发展。根据观点采择的能力发展模型认为高年级小学生正处于第2个和第3个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并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反应,但儿童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他们也就不懂得如何帮助他人、理解他人和倾听他人的想法,就会很难得到别人的接纳,不利于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健康发展。③教师教育因素,那些与学生沟通较多的教师,能够认真听取不同意见,鼓励学生进行不同意见的讨论,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继续沟通,可以更好地建立同伴关系。而那些与学生沟通较少的教师,则比较重视教师的权威,不允许学生进行不同意见的讨论,听不进他人的意见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不利于学生同伴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鼓励孩子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有一些引导教育较低的教师,采用打击性的言语来讽刺学生所犯的错误,这样就会给犯错的学生一些心理暗示,认为他们是不受欢迎的,就会疏远与其他同伴的交往,影响他们与其他同伴关系的发展。
心理学家主要从认知角度(解决人际问题的认知技能训练)、行为角度(榜样策略、行为塑造)、情感角度(移情训练)对人际交往困难的儿童进行训练及教育干预。研究表明,最好的治疗同伴关系困难的方法是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多采用情感上关心支持、方法上引导来培养儿童具有积极良好的交往态度,帮助儿童参与交往并提高交往技能,强化积极行为,纠正不良行为,强调成人为儿童做好榜样并为儿童创造交往机会。家长尽量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关怀和鼓励的环境,这可为儿童良好同伴关系的构建奠定基础。如果父母具有一定的民主作风,则大都能关注儿童的自我发展,常和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在这种家庭环境下,儿童可逐渐形成有责任心、独立等良好的性格特征,继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和同伴和睦相处。教师鼓励和引导儿童进行人际交往,并创设相应的活动和氛围来锻炼儿童的社交技能,教师能够在其中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在不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同伴观念,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赞美他人、学会与他人分享情感,美国的心理学博士托马斯?哈奇认为,分享他人的情感,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
进入小学阶段,同伴关系作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对于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校里,儿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同伴交往上,小学阶段是学生自身习惯、行为、性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或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会为儿童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减少冲突行为的发生,提高交往技能和认知社会的能力,进而不仅自身价值观的完善,自身的人格也能得到不断的健全。
参考文献:
[1]曹素芳.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现状调查——以开封某小学为例[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9.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小学高年级同伴关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GH81121)的研究成果。